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 > 第194章 调研考场虚实相较量 风云突变风险现原形

第194章 调研考场虚实相较量 风云突变风险现原形(1 / 2)

调研考场虚实相较量 风云突变风险现原形

几乎与此同时,陈临海则在办公室与区长李卫国进行着另一场谈话。

“卫国书记,看来这次调研,来者不善啊。”陈临海语气沉稳。

李卫国点点头:“赵东升把状告到了李书记那里,省里下来调研是必然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应对?你的那个整改方案,推进情况怎么样?”

“商贸新城这边,成效很明显,商户信用体系初步建立,市场秩序和消费投诉率都大幅改善。数据都是实打实的。”

陈临海信心十足,“物流园那边,情况复杂一些,东升区长那边的整合方案遇到些阻力,但整体运营也比之前规范了不少。”

“好!有实绩就不怕查。”李卫国拍板,“调研组的行程安排,既要全面,也要有重点。多带他们去看看实实在在的项目,听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声音。汇报材料要扎实,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我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陈临海深以为然。他立刻召集陈春兰、高博、王建业等核心骨干,连夜开会,部署迎接调研的准备工作。

他要求,所有汇报必须基于事实,绝不允许弄虚作假;所有提供的材料,必须经得起反复推敲;所有考察点,不搞“盆景”,就看最真实的状态。他要让调研组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真实、正在稳步前进的东河,而不是某个被精心包装出来的“样板”。

王建业负责综合协调和材料汇总,他感到压力巨大:“区长,赵区长那边肯定也会准备一套说辞,而且听起来可能更‘高大上’……”

陈临海摆摆手,打断他:“建业,记住,发展是硬道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需要把东河真实的发展情况、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以及面临的真实困难和思考,原原本本地呈现给调研组。我相信,上级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场围绕调研的“暗战”已经在筹备阶段悄然展开。赵东升试图通过私人关系和前沿概念影响调研组。

而陈临海则选择了最笨拙,也可能最有效的方式——依靠扎实的政绩和民众口碑。两种不同的应对策略,究竟孰优孰劣,即将在调研组的“考场”上见分晓。

联合调研组的考察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调研组采取了听取汇报、分组座谈、实地考察、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东河区的真实情况。整个过程,俨然成了陈临海与赵东升之间一场无声的“比武场”。

汇报会上,理念交锋。 在区政府综合汇报会上,赵东升作为代区长,主汇报了东河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