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无声的惊雷(4)(1 / 2)

他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外科医生,手持数据和分析这两把“手术刀”,动作精准而果断。每一刀都如同外科手术中的切口一般,精准地剖开包裹在问题外面的层层迷雾和借口。

他的目光如炬,透过表面的现象,深入问题的核心。哪里是客观存在的困难,哪里是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哪里是思考方式出现的偏差,在他细致入微的剖析下,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毫无遁形之处。

然而,他并没有对任何人进行指责或批评,他的话语中没有丝毫的情绪化表达。他只是冷静地陈述事实,准确地引用相关政策,并运用严密的逻辑进行深入分析。

正是这种客观和精准,使得那些原本还想胡搅蛮缠、企图多要资金的人,突然间感到一阵心虚和压力。他们的借口在事实和政策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而他的分析更是让他们无从反驳。

陈临海站在会议室的前方,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他的声音沉稳而自信,将报告中的内容娓娓道来。

他首先谈到了资金拨付流程的优化,详细地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措施。他指出,通过简化手续、加强沟通和提高效率,可以大大缩短资金拨付的时间,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到达需要的地方。

接着,他谈到了部门协同机制的完善。他强调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对于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的方法和途径。他建议加强信息共享、定期召开协调会议以及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小组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他谈到了引入社会资本的可能模式。他分析了社会资本在推动项目发展中的作用和优势,并提出了一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具体方式。他认为,可以通过公私合营、特许经营等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资源和专业优势,为项目带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陈临海的汇报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他的观点和建议都有充分的依据和数据支持。虽然有些想法还略显稚嫩,但他的扎实功底、清晰逻辑和前瞻思考,让在座的不少厅局领导和地市官员都暗自心惊。

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他绝不是那种只会端茶倒水、写写画画的普通秘书。他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对问题的洞察力,甚至超过了很多在座的具体经办人员。

赵志宏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阴沉。他紧紧握着手中的笔,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原本指望看到陈临海在各方扯皮中手足无措、被问得哑口无言的窘迫场面,却没想到,看到的却是对方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数据,稳住了局面,甚至隐隐掌控了会议的节奏。这记耳光,打得他脸上火辣辣的。

宋敬坤始终面无表情地听着,但仔细观察,能发现他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满意。陈临海的表现,甚至比他预期的还要好。这份扎实的准备工作和临场不乱的气度,不仅为他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更在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地市面前,初步树立起了威信。

当陈临海结束汇报,再次向众人微微鞠躬时,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随即,宋敬坤缓缓开口:

“都听清楚了?”他的目光扫过刚才争吵最激烈的几个人,“问题在哪里,已经很明确了。下一步,住建厅牵头,财政、发改配合,根据刚才梳理的情况,重新核定各地市申报项目和资金需求,拿出一个更科学、更公平、更可操作的分配方案。我要看到具体的数据支撑和明确的调整理由。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