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无声的惊雷(3)(2 / 2)

“我们那个项目是当年国企改革的遗留问题,涉及社会稳定,资金不到位,我们没法向老百姓交代!”

“效率?不是我们不想提高效率,是审批环节太多,部门协调太难!”

争吵声、辩解声、诉苦声充斥着会议室,像一锅煮沸的粥。陈临海飞快地记录着,眉头微蹙。他注意到,住建厅一位副厅长和财政厅的预算处长在某个数据上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而这个问题,恰好在他准备的台账中有清晰的记载。

赵志宏作为省委办公厅协调人员,也列席会议,坐在靠门的位置。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偶尔端起茶杯抿一口,眼神偶尔瞟向陈临海,带着一种看好戏的悠闲。他似乎很享受这种混乱的场面,巴不得陈临海出丑。

宋敬坤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直到争吵声稍微平息一些,他才抬起眼皮,目光扫视全场,声音不高,却瞬间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都说完了?”宋敬坤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问题我听明白了,核心就是‘钱不够’和‘事难办’。但光是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身后的陈临海:“临海,你把我们前期梳理的情况,跟大家说一下。重点说说,哪些是客观困难,哪些是主观原因;哪些是共性问题,哪些是个性问题。”

一瞬间,会议室所有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了陈临海身上。有惊讶,有怀疑,有审视,更有赵志宏那毫不掩饰的、带着讥诮的目光。

陈临海深吸一口气,从容不迫地站起身。他没有丝毫怯场,拿起那份厚厚的台账和自己的笔记本,走到了前方的小讲台旁。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向宋敬坤和在场的领导微微鞠躬,姿态不卑不亢。

“各位领导,根据会前调研和资料整理,我就老旧小区改造资金问题中几个关键争议点,做一下简要汇报。”他的声音清晰、平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清朗,却又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

他首先提到了刚才住建厅和财政厅争论的那个数据——关于某个地市申报项目的单位造价问题。

“关于林州市红旗片区改造项目的单位造价,”陈临海翻开台账的某一页,目光平静地看向争论的双方,“根据省住建厅去年印发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和造价参考标准,结合林州市同期类似项目的中标均价,该片区申报的每平方米造价,确实比合理区间上限高出约百分之十五。主要高出部分,在于绿化景观提升和地下管网采用了超出标配标准的材料。”

他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清晰可闻,同时引用了具体的文件编号和市场价格数据。那位住建厅副厅长张了张嘴,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财政厅的预算处长则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

接着,陈临海又指出了另一个地市在项目打包上的问题。“安山市将几个分散的、不具备连片改造条件的老旧小区强行打包申报,试图规避单项资金限额,这不仅增加了审批难度,也容易导致后续实施中的协调困境和资金沉淀。”他调出了电脑上的卫星地图和项目分布图,直观地展示了问题所在。安山市的副市长脸色顿时有些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