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沉箱的陶片刚送进省文物局鉴定,陈默就遇到了新麻烦 —— 去市发改委调取郑副主任(苏瑾名单中某车牌号的登记车主)的审批记录时,窗口工作人员支支吾吾,说 “档案正在整理,暂时调不了”;更蹊跷的是,当天下午就有匿名电话打到市局,说 “湿地的事别查太细,小心引火烧身”。
老吴把监听记录拍在桌上:“肯定是内部有人通风报信,这保护网比咱们想的还密,硬查郑副主任,说不定没等拿到证据,就被他的人把线索掐断了。”
陈默盯着墙上的线索板,沉箱、文物、铀矿石、化工厂的线索像乱麻缠在一起,而郑副主任就是解开乱麻的关键 —— 他不仅在环评审批时帮过赵天雄,苏瑾的名单里,他的车牌号还多次出现在赵天雄公司楼下。
“硬来不行,就绕着走,” 陈默突然指着化工厂的线索,“咱们玩个‘声东击西’—— 故意把动静搞大,说要彻底查化工厂,让他们以为咱们的重点在污染和走私,把保护网的注意力全吸过去;同时派可靠的人,偷偷查郑副主任的家里人,尤其是他那个在英国留学的儿子,这种官员的猫腻,往往藏在家人身上。”
第二天一早,市环保局的会议室就挤满了媒体记者,陈默穿着警服,身边站着环保、应急管理、市场监管三个部门的负责人,面前的大屏幕上播放着湿地水质超标的检测报告。
“今天起,我们将联合多部门,对城西湿地周边的化工厂开展为期一周的‘拉网式检查’,” 陈默对着话筒,声音铿锵有力,“重点查违规排污、安全生产隐患,不管涉及到谁,一律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记者们的相机 “咔嚓” 响个不停,这条新闻当天就登上了本地头条,标题赫然写着 “警方牵头,多部门联手整治湿地污染,剑指违规化工厂”。
暗地里,陈默给老赵挑了两个从警十年的老队员,都是没在湿地案里露过面的 “生面孔”,交代他们:“用民用牌照的车,别穿警服,去银行、外汇管理局查郑副主任儿子郑晓宇的账户,重点看近两年的海外汇款,记住,别惊动任何人,有消息直接跟我单线联系。”
老赵接过郑晓宇的资料,塞进怀里:“放心,我们走民用渠道,就说是帮朋友查留学资金,不会露馅。”
高调查厂的戏码还在继续 —— 陈默亲自带队,二十多辆执法车浩浩荡荡开到化工厂门口,拉起警戒线,工作人员戴着防毒面具进车间取样,连仓库里的废料桶都逐个登记编号。
化工厂老板王总急得满头大汗,拉着陈默的手说:“陈队,都是误会,我们最近一直在整改,哪敢违规啊!” 陈默故意板着脸:“是不是误会,查了才知道,今天不仅查车间,还要查你们的财务账,看看有没有偷排漏排的资金往来。”
这话传到郑副主任耳朵里,他果然慌了 —— 化工厂的环评是他当年特批的,要是真查出大问题,他肯定脱不了干系。
当天下午,他就偷偷给王总打电话:“你赶紧把违规的账本烧了,排污口的管子换了,我这边帮你找环保厅的人疏通,先把这波检查扛过去。” 他不知道,这番通话早就被纪委的监听设备录了下来 —— 陈默早就跟张书记打过招呼,借着查化工厂的由头,把郑副主任的通讯也监控了起来。
与此同时,老赵的秘密调查有了突破。在外汇管理局的协助下,他们查到郑晓宇的英国银行账户,近两年来有 5 笔大额汇款,每笔 50 万人民币,合计 250 万,汇款来源都是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一家叫 “环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的离岸公司。
“这公司听着像做留学中介的,其实是个空壳,” 老赵拿着调查报告找陈默,“我们查了这家公司的注册信息,股东都是匿名的,实际控制人是赵天雄在海外的代理人,就是之前帮林曼转移黑钱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