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多余的寒暄,他扫了一眼大屏幕,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那黑暗宇宙中漂浮的模块。
“我看到了。”
他声音不高,却瞬间打破了压抑的氛围。
科研总工程师猛地起身,脸色复杂:“伍总,我们尝试了三次,自动对接程序根本无法保证毫米级以内的稳定。偏差累积,一旦超过两毫米,模块就会弹开……这或许是不可逾越的极限。”
伍思辰微微一笑,眼神却冷静如刀:“极限?不。极限是别人给我们设的边界。我们的任务,就是撕碎它。”
全场屏住呼吸。
伍思辰走到主控台前,伸手调出一份新的方案。
大屏幕上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模拟图——
量子微脉冲控制系统。
他指着图像,沉声解释:
“自动对接失败的原因,是推力控制太‘粗糙’。哪怕是最小功率的推进器,在真空环境下,也会产生远超预期的偏移。我们需要的,不是大力气,而是能在纳秒级别释放的‘微脉冲’。”
科研人员们面面相觑。有人忍不住问:“伍总,您的意思是……把量子位能作为触发器?”
伍思辰点头:“没错。我们可以利用量子隧穿效应,制造出极其微弱但绝对精准的推力脉冲。它不会像传统推进器那样带来余震,而是像在宇宙中投下一粒沙子——细小,却足以改变方向。”
他顿了顿,声音更为坚定:
“靠这种微脉冲,我们可以在毫厘之间修正姿态,保持模块在亚毫米级的精准轨道,从而完成对接。”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天啊……这理论上可行,但我们从没在实际工程里测试过!”
“伍总,这比传统推进系统的控制精度高了百倍,甚至千倍!”
“可……这不是超前太多了吗?”
有人激动得双眼发亮,也有人仍然迟疑。毕竟,这听起来像是来自科幻的设想。
伍思辰环视全场,眼神如炬:“我知道,你们害怕失败。可记住——我们不是在重复前人的路,而是在创造未来。我们不能被旧公式束缚。”
他猛地一拍桌子,铿锵有力:
“启动实验!这一次,我来亲自盯!”
全场立刻行动起来。
科研人员飞快输入指令,切换到新的“量子微脉冲控制”程序。控制台的灯光亮起,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兴奋交织在每个人心头。
“量子脉冲模块已上线。”
“开始锁定轨迹。”
“距离对接点——十米!”
所有人心跳加速,眼睛死死盯着屏幕。
屏幕上,两段漂浮的舱体缓缓靠近。
这一次,没有突兀的偏差,没有剧烈的闪烁,轨迹在一条微不可见的曲线上逐渐修正。
“偏差——0.5毫米。”
“修正完成。”
“距离三米!”
科研人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下一秒,大屏幕上传来清晰的一声提示音:
——对接完成。
轰!!!
控制大厅瞬间沸腾。有人抱头大喊,有人热泪盈眶,有人直接跳起来拍打桌面,像孩子一样放声欢呼。
“成功了!对接成功了!!”
“这真是奇迹!0.1毫米的精度,这在航天史上从未有过!”
“伍总的量子微脉冲,太可怕了!这技术根本就是颠覆性的!”
科研总工程师眼眶泛红,声音沙哑:“伍总……您又一次,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伍思辰只是淡淡一笑,眼神却像在望向更遥远的星空:“记住,这只是第一步。太空城,不会在梦想里,而会在现实里矗立。”
掌声、欢呼声、泪水在大厅里交织,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被彻底点燃。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对接的成功,而是宣告:
太空城,真的有了第一块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