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江南烟雨
平凉川互市的成功远超预期,商队往来如织,边境各族在市场的喧嚣中暂时放下了世仇。然而沈清璃心中的不安却与日俱增。
这日,她正在整理从江南带回的资料,萧景珩快步走入书房,面色凝重。
“清璃,你看这个。”他将一份密报递给她。
沈清璃展开一看,是一份江南官员的调动名单。其中几个名字旁标注着特殊的云纹记号——与她在苏家见过的青云会标志一模一样。
“这些官员...”
“都是近年从京城调任江南的,且都与几位已致仕的老臣关系密切。”萧景珩指着其中一个名字,“特别是这个扬州知府刘明远,他曾是太傅赵崇的门生。”
沈清璃蹙眉:“赵崇...是那位三年前以病告老的三朝元老?”
“正是。”萧景珩点头,“赵太傅门生故旧遍布朝野,虽已致仕,影响力却不容小觑。”
沈清璃沉思片刻,忽然想起一事:“王爷可还记得,我们大婚那日,赵家送的贺礼?”
萧景珩回忆道:“是一对白玉如意,并无特别之处。”
“那对如意我仔细看过,底座刻着极细微的云纹,与青云会的标志十分相似。”沈清璃从抽屉中取出一张图纸,“这是我当时临摹下来的纹样。”
萧景珩对比密报上的标记,面色渐渐凝重:“果然一模一样。如此说来,赵太傅与青云会必有牵连。”
“不止赵太傅。”沈清璃又取出一份名单,“这是我让墨影查的,与青云会有关的朝中官员。你看,这些人大多与二十年前的一桩旧案有关。”
“什么旧案?”
“墨渊案。”
萧景珩神色一震:“你说的是那位神秘高人墨渊?他不是父皇的挚友,后来因谋逆罪名被通缉的吗?”
沈清璃点头:“正是。据记载,墨渊当年不仅是皇上的挚友,更是朝廷重臣,掌管军械制造。后来被查出私造兵器,意图不轨,全族被诛,只有他一人逃脱。”
“这案子与青云会有何关联?”
“我仔细查过,青云会的核心成员,多是墨渊当年的门生故旧。”沈清璃轻声道,“而赵太傅,当年正是墨渊案的审判官之一。”
萧景珩恍然:“所以青云会可能是墨渊旧部组成的组织,目的是为墨渊复仇?”
“恐怕不止复仇这么简单。”沈清璃目光深远,“若他们只是要复仇,大可刺杀皇上。但他们却在江南经营商业网络,渗透官场...这更像是要建立一个影子朝廷。”
萧景珩倒吸一口凉气:“影子朝廷...”
“王爷想想,青云会掌控江南商业,又渗透官场,若有一天他们切断江南对京城的物资供应,会怎样?”
“京城必乱。”萧景珩神色严峻,“届时他们再推出一个傀儡...”
二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
若真如此,大周江山危矣!
三日后,一封加急密报送到萧景珩手中。看完密报,他立即来找沈清璃。
“清璃,我们必须尽快南下。”
“出了什么事?”
“江南漕运近日频频出事,运往京城的粮船多次沉没。”萧景珩将密报递给她,“若再不解决,京城粮储撑不过三个月。”
沈清璃迅速浏览密报,面色凝重:“这绝非意外。漕运出事的时间点太过巧合,正好是互市成功,王爷声望正隆之时。”
“你认为是青云会所为?”
“除了他们,还有谁有这等能力?”沈清璃反问,“控制江南漕运,胁迫朝廷,这正是影子朝廷的手段。”
萧景珩沉吟片刻:“我这就上书父皇,请求南下巡查漕运。”
“理由呢?”
“就说是为了互市筹备考察江南商路。”萧景珩道,“此事必须秘密进行,不能打草惊蛇。”
十日后,一切准备就绪。萧景珩与沈清璃以巡查互市筹备为名,带着一队精干人马南下江南。
为避免引人注目,一行人扮作寻常商队,轻装简从。
沿途所见,让沈清璃心惊不已。越往南行,市面越显萧条,沿途百姓面带忧色,与北方互市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
“江南富庶甲天下,为何百姓如此困苦?”萧景珩不解。
沈清璃轻叹:“富的是豪商巨贾,苦的是寻常百姓。青云会掌控商业,垄断物价,百姓自然受苦。”
这日,一行人抵达扬州。作为江南重镇,扬州城却显得异常冷清,城门守卫严格盘查往来行人。
“这位官爷,城中可是出了什么事?”萧景珩假扮的商队首领上前搭话。
守卫懒洋洋地瞥了他一眼:“外地来的?进城可以,货物要交三成税。”
“三成?”萧景珩故作惊讶,“以往不是一成吗?”
“那是以往!”守卫不耐烦地挥手,“现在是非常时期,要进就进,不进滚蛋!”
沈清璃在马车中听得真切,心中暗惊。三成税,这是明目张胆的盘剥!
进城后,景象更加凄凉。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关门歇业,偶有开门的,也是门可罗雀。
“去沈家的铺子看看。”沈清璃轻声道。
沈家在扬州有一处绸缎庄,是江南最大的绸缎交易场所之一。然而当众人赶到时,却发现铺子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官府的封条。
“这是怎么回事?”萧景珩问路过的行人。
行人四下张望,压低声音:“你们是外地人吧?沈家得罪了青云会,所有产业都被查封了。”
沈清璃心中一震。沈家与青云会并无过节,为何...
忽然,她明白了。是因为她!青云知道她在调查他们,所以拿沈家开刀!
当晚,众人在一家偏僻的客栈住下。沈清璃派墨影暗中联系沈家在扬州的旧部。
深夜,一个身影悄悄来到客栈。来人是沈家在扬州的老掌柜,姓周,在沈家效力三十余年。
“小姐!”周掌柜见到沈清璃,老泪纵横,“老奴无能,没能保住沈家的产业...”
沈清璃扶起他:“周叔请起,此事不怪你。究竟发生了什么?”
周掌柜抹着泪道:“半月前,官府突然来人,说沈家偷税漏税,不由分说就封了所有铺子。老爷派人来疏通,却连知府的面都见不到。”
“可知背后是谁指使?”
“是青云会!”周掌柜压低声音,“老奴亲眼看见,知府师爷与青云会的人密谈。他们说要给...给珩王妃一个教训。”
萧景珩怒道:“好个青云会,竟如此嚣张!”
沈清璃却异常冷静:“周叔,可知青云会的总部在何处?”
周掌柜摇头:“青云会行事隐秘,无人知道他们的老巢。但老奴听说,他们会定期在瘦西湖的一艘画舫上聚会。”
“画舫...”沈清璃若有所思。
送走周掌柜后,沈清璃与萧景珩商议对策。
“既然知道他们在画舫聚会,我们何不去会会他们?”沈清璃道。
萧景珩蹙眉:“太危险了。青云会既然知道我们在调查他们,必会有所防备。”
“正因如此,我们才要主动出击。”沈清璃目光坚定,“只有打入内部,才能查明真相。”
三日后,瘦西湖上,一艘豪华画舫缓缓行驶。舫上丝竹声声,歌舞升平,正是青云会每月一次的聚会。
沈清璃与萧景珩扮作北方富商,通过周掌柜的关系弄到了请柬。
画舫内,宾客云集,多是江南富商与官员。众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仿佛外面的民生疾苦与他们无关。
“那位就是刘知府。”沈清璃用眼神示意舫首主位上一个肥头大耳的官员。
萧景珩冷笑:“一个知府,竟有如此排场。”
酒过三巡,刘知府举杯起身:“诸位,今日我等在此,不仅是为宴饮,更是为庆祝一件大事。”
众人安静下来,静待下文。
刘知府得意道:“京城来信,珩王夫妇已离京南下。只要他们在江南...出了意外,那位大人便可顺利继位。”
舫内一片哗然。萧景珩与沈清璃对视一眼,心中震惊。他们口中的“那位大人”是谁?竟敢谋害皇子!
“刘大人慎言!”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沈清璃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白发老者从屏风后走出。
“是赵太傅!”有人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