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余波未平(1 / 2)

第九十二章:余波未平

城南别院的暗室中,沈清璃端坐主位,目光冷冽地看着被押跪在地上的“夜枭”。墨影立于一侧,手中长剑抵在假夜枭的颈间。

“说,谁派你来的?”沈清璃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假夜枭咬紧牙关,一言不发。

沈清璃轻轻抬手,墨影的剑锋立刻在他颈间划出一道血痕。

“我数三声,”沈清璃淡淡道,“三声之后,若还不说,便永远不必说了。”

“一。”

室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假夜枭额角的冷汗。

“二。”

就在沈清璃红唇轻启,即将吐出“三”时,假夜枭终于崩溃:“是、是顾大人!是顾晏舟派我来的!”

沈清璃眼中寒光一闪:“顾晏舟?他为何要设局引我出府?”

“顾大人说...说只要擒住王妃,就能逼萧景珩就范...”假夜枭颤声道,“城南别院已布下天罗地网,只等王妃自投罗网。”

沈清璃与墨影对视一眼,皆看到彼此眼中的凝重。

“顾晏舟如今在何处?”沈清璃追问。

“小人不知,顾大人行事隐秘,从不会告知行踪...”

沈清璃沉吟片刻,对墨影使了个眼色。墨影会意,一记手刀将假夜枭击昏。

“王妃,看来顾晏舟已经狗急跳墙了。”墨影沉声道。

沈清璃站起身,踱步至窗前:“他设此局,无非是因为北狄阴谋破产,无计可施。只是我没想到,他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对王府下手。”

“要不要属下派人搜查顾晏舟的下落?”

“不必。”沈清璃摇头,“当务之急是确保王爷安全。北疆那边可有消息?”

墨影面露忧色:“尚未有王爷的消息。不过属下已加派了人手前往黑风谷,一有消息便会立即回报。”

沈清璃蹙眉沉思。萧景珩失踪多日,京中局势日益紧张,如今顾晏舟又暗中作祟,可谓内忧外患。

“回府。”她最终决定,“加强王府守卫,在王爷回来之前,我们需小心应对。”

然而,就在沈清璃以为已经避开所有陷阱时,一场更为隐秘的风暴正在酝酿。

三日后,一则关于沈清璃“身世不明”的流言悄然在京城传开。

起初只是市井间的窃窃私语,说珩王妃来历不明,并非沈家嫡女。不过数日,这流言便如野火般蔓延,甚至传到了朝堂之上。

“王妃,如今市井流言纷纷,都说您...您并非沈家亲生。”侍女小心翼翼地禀报。

沈清璃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墨点在宣纸上晕开一团黑迹。

“可知流言从何而起?”

侍女摇头:“流言来势汹汹,却查不出源头。”

沈清璃放下笔,面色平静:“不必理会。”

她早料到会有这一天。自她决定与萧景珩并肩而立的那一刻起,就明白会有无数明枪暗箭指向她。只是没想到,对方会从她的身上下手。

又过了两日,流言愈演愈烈,甚至有人揣测她是敌国细作,潜入大周意图不轨。

“王妃,不能再放任流言传播了。”墨影忧心忡忡,“如今朝中已有大臣开始非议,长此以往,恐对王爷不利。”

沈清璃站在院中,望着初绽的梨花,目光深远:“墨影,你以为这流言是谁散播的?”

墨影沉吟道:“最大嫌疑自然是太子一党。但据我们的人观察,太子近日忙于拉拢二皇子,似乎无暇他顾。”

“不是太子。”沈清璃轻轻摘下一朵梨花,“是顾晏舟。”

墨影诧异:“顾晏舟?他为何...”

“因为他已经无路可走了。”沈清璃捻着花瓣,眼神冷冽,“北狄计划失败,他在朝中地位一落千丈。如今他只能抓住我这最后一根稻草,试图通过打击我来影响王爷。”

“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沈清璃松开手,任由花瓣飘落:“不必应对。”

“可是...”

“流言如风,越是阻拦,越是猖獗。”沈清璃转身看向墨影,“况且,这些流言也并非全无根据。”

墨影震惊:“王妃您...”

“我确实并非沈家亲生。”沈清璃平静道,“我本是沈家远亲之女,因父母早逝而被收养。这件事,王爷早就知晓。”

墨影怔在原地,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沈清璃微微一笑:“顾晏舟自以为抓住了我的把柄,却不知这恰恰暴露了他的绝望。传令下去,不必压制流言,我倒要看看,他接下来还有什么招数。”

正如沈清璃所料,顾晏舟见流言并未击垮她,果然开始了下一步行动。

七日后,以安亲王为首的几位宗室老臣联名上书,以“珩王妃身世不明,不堪为将军正妻”为由,请求皇上废黜沈清璃的王妃之位。

消息传到珩王府时,沈清璃正在翻阅北疆地图。

“王妃,安亲王等人已入宫面圣,皇上震怒,已下旨召您入宫问话。”管家匆匆来报,面色惶恐。

沈清璃合上地图,神色如常:“更衣,备轿。”

“王妃,此事非同小可,是否等王爷...”墨影欲言又止。

“等不及了。”沈清璃站起身,“王爷音信全无,京中群狼环伺,我若此时示弱,才是真正中了他们的圈套。”

入宫的马车缓缓行驶在青石路上,沈清璃闭目养神,心中却思绪万千。她深知,今日这场面圣,将决定她未来的命运。

养心殿内,气氛凝重。

皇上端坐龙椅,面色阴沉。下方站着安亲王等几位宗室老臣,以及垂首立在一旁的顾晏舟。

沈清璃步入殿中,恭敬行礼:“儿媳参见父皇。”

皇上冷冷地看着她:“沈氏,安亲王等人联名上书,称你身世不明,并非沈家嫡女,此事可否属实?”

沈清璃抬头,目光平静:“回父皇,儿媳确实是沈家养女。”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安亲王等人交换着得意的眼神,顾晏舟的嘴角也微微上扬。

皇上眉头紧锁:“你既知自己身份,为何欺瞒皇室?”

“父皇明鉴,”沈清璃不卑不亢,“儿媳从未欺瞒。当年与王爷成婚时,沈家已将儿媳的身世如实禀报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仁慈,念及沈家养育之恩,且儿媳品行端正,特准此婚。”

安亲王上前一步:“皇上,即便如此,她一介养女,身份卑微,如何配得上珩亲王正妃之位?更何况,如今市井流言纷纷,说她来历不明,恐是敌国细作,此等嫌疑,不得不查啊!”

“安亲王此言差矣。”沈清璃转向安亲王,目光如炬,“清璃虽为养女,却是沈家堂堂正正教养长大的闺秀,自幼熟读诗书,恪守礼教。若因养女身份便被视为卑微,那敢问安亲王,朝廷每年旌表的那些孝义节烈之女中,不乏养女出身者,莫非她们也都卑微不堪?”

安亲王一时语塞:“这...这如何能相提并论...”

“更何况,”沈清璃继续道,“清璃嫁入王府以来,恪守妇道,辅佐王爷,从未行差踏错。如今王爷为国巡视边防,清璃独守王府,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敢问安亲王,清璃何处不堪为王爷正妻?”

顾晏舟忽然开口:“王妃巧言善辩,臣等佩服。只是如今市井流言如沸,皆传言王妃身世可疑,若不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只怕会损及皇室声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