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盟约既定(1 / 2)

第九十一章:盟约既定

夜风骤起,吹散了白日里的喧嚣与血腥。沈清璃站在庭院中,衣袂飘飘,目光沉静如水。方才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还历历在目,若非她早有准备,恐怕此刻已是刀下亡魂。

“王妃,王爷请您过去。”侍女轻声禀报。

沈清璃微微颔首,转身走向萧景珩的书房。推开门的刹那,她看见萧景珩站在窗前,月光洒落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平添了几分平日里少见的柔和。

“清璃,”他转过身,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感激,“今日若非你早有防备,恐怕那刺客已得手了。”

沈清璃浅浅一笑:“不过是多留了个心眼罢了。那刺客身手不凡,若非王爷武艺高强,我那些布置也不过是徒劳。”

萧景珩走近几步,目光灼灼:“你不必自谦。我查过了,那刺客是太子派来的死士,擅长用毒,若非你提前在庭院中布下天罗地网,又暗中调换了我的酒杯,恐怕我现在已经……”

他没有说完,但沈清璃明白他的意思。今日这场刺杀,远比表面看上去凶险得多。那刺客的刀上淬了剧毒,见血封喉,若非她早有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太子已经按捺不住了。”沈清璃轻声道,眼中闪过一丝冷光,“看来我们最近的举动,确实触到了他的痛处。”

萧景珩点头:“边关军权易主,朝中三位大臣接连倒戈,他自然坐不住了。不过,我没想到他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派人行刺。”

“狗急跳墙罢了。”沈清璃走到案前,指尖轻轻划过桌上的地图,“太子如今已是强弩之末,越是如此,我们越要小心。今日之事,恐怕只是开始。”

萧景珩凝视着她,忽然道:“清璃,你可知道,今日你不仅救了我的命,更让我看清了一件事。”

“何事?”

“你我之间,早已不是寻常夫妻。”他声音低沉,带着几分郑重,“你的智慧与坚韧,远胜朝中许多自诩为栋梁的男子。我想与你立下盟约,不仅是夫妻,更是携手一生的盟友,共担风雨,共享荣光。”

沈清璃心头一震,抬眸对上他认真的目光。月光从窗外洒入,为二人披上一层银辉。这一刻,她清楚地知道,萧景珩这番话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王爷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轻声问。

“自然知道。”萧景珩执起她的手,“这意味着,从今往后,我将不再将你视为需要庇护的弱女子,而是能够与我并肩而立的伙伴。我的势力,便是你的势力;我的敌人,也是你的敌人。”

沈清璃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清楚,在这个男尊女卑的世道,萧景珩做出这个决定需要多大的魄力与信任。

“好。”她坚定地回握住他的手,“我愿与王爷立此盟约,此生不负。”

二人相视而笑,一种前所未有的默契在彼此间流淌。

萧景珩从怀中取出一枚玄铁令牌,递到沈清璃面前:“这是调动我麾下暗卫的令牌,从今日起,他们听你调遣。”

沈清璃接过令牌,入手冰凉沉重。她明白,这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还有一事,”萧景珩继续道,“三日后,我将启程前往北疆巡视边防。这一去,少则一月,多则三月。我不在期间,京中一切事务,就交由你全权处理。”

沈清璃眼中闪过惊讶:“王爷要将京中事务交给我?”

“不错。”萧景珩点头,“我会留下足够的人手供你差遣,也会安排好朝中的接应。但大局决策,非你不可。”

这一决定意味着,萧景珩不仅将她视为盟友,更将她当作自己不在时的代理人。这份信任,重如千钧。

沈清璃深吸一口气,郑重道:“定不负王爷所托。”

接下来的三日,萧景珩将手中核心势力的联络方式与调度之权一一交予沈清璃。当看到那份密密麻麻的名单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时,沈清璃才真正意识到,萧景珩在京中的势力远比她想象的还要庞大。

这期间,沈清璃也展现出了惊人的记忆力与统筹能力,不过短短三日,就已将萧景珩交代的大小事务烂熟于心。

三日后,萧景珩启程离京。临行前,他在沈清璃耳边低语:“小心太子,更要小心父皇。”

沈清璃心中凛然,明白他话中深意。皇上年事已高,对诸位皇子的猜忌日深,尤其是对权势日益增长的萧景珩。如今萧景珩离京,正是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之时。

送别萧景珩后,沈清璃回到王府,立即召集心腹议事。

“王爷离京期间,府中守卫增加一倍,所有进出人员必须严加盘查。”她端坐主位,声音清冷,“对外称我感染风寒,需要静养,闭门谢客。”

“是。”众人领命。

待众人退下,沈清璃独留一人——暗卫首领墨影。

“墨影,我要你派人密切监视太子府、二皇子府以及丞相府的动向,有任何异动,立即回报。”

墨影躬身道:“属下明白。”

沈清璃沉吟片刻,又道:“还有,派人去查查,最近京城中可有陌生面孔出现,特别是与南疆有关的人。”

墨影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王妃怀疑……”

“太子既然能派出南疆死士行刺,必与南疆势力有所勾结。查清楚他们的底细和目的。”

“是。”

墨影退下后,沈清璃独自站在窗前,望着院中盛放的海棠,心中思绪万千。她深知,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考验。

七日后的深夜,沈清璃正准备歇息,忽听窗外传来一声轻响。她立即警觉地坐起,手已摸向枕下的匕首。

“王妃,是属下。”墨影的声音从窗外传来。

沈清璃松了口气:“进来。”

墨影闪身入内,面色凝重:“王妃所料不差,太子果然与南疆使者暗中往来。三日前,有一批南疆人秘密入住城西的一处别院,与太子心腹有过接触。”

“可知他们密谈的内容?”

墨影摇头:“他们极为谨慎,我们的人无法靠近。不过,属下查到另一件事——二皇子近日频繁出入京郊大营,与几位将领过从甚密。”

沈清璃蹙眉。二皇子萧景琛手握部分兵权,一直是太子与萧景珩争夺的对象。如今萧景珩离京,他频繁接触军中将领,用意不言而喻。

“看来,有人以为王爷离京,我便不足为虑了。”沈清璃冷笑一声。

“王妃,我们该如何应对?”

沈清璃沉思片刻,道:“既然他们都在暗中活动,我们不妨帮他们一把,让他们的动作再明显些。”

墨影不解:“王妃的意思是?”

“明日,你派人散播消息,就说王爷在北疆巡视时遭遇袭击,生死未卜。”

墨影震惊:“这……若是传开,只怕会引起动荡。”

“我要的就是动荡。”沈清璃眼中闪过锐光,“只有水浑了,才能看清谁在摸鱼。”

次日,萧景珩遇袭的消息悄然在京城传开。起初只是零星耳语,不过半日,已传得沸沸扬扬。

果然,消息传出后不久,各方势力开始有所动作。

太子府的车马频繁出入各大臣府邸;二皇子更是直接调派了一支亲兵入驻京郊大营;而一直保持中立的丞相府也开始活跃起来。

沈清璃坐在府中,听着各方汇报,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这些人的嘴脸,果然如她所料。

然而,就在她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

“王妃,不好了!”贴身侍女匆忙闯入,“宫中来人说,贵妃娘娘突发急病,宣您即刻入宫探望!”

沈清璃心中一震。萧景珩的生母林贵妃一向身体康健,怎会突然病重?这其中必有蹊跷。

但她不能不去。作为儿媳,婆婆病重,若不入宫探望,必会招来非议。

“更衣,备轿。”沈清璃沉声吩咐。

入宫的轿子很快准备妥当。临行前,沈清璃暗中吩咐墨影:“若我两个时辰后还未出宫,立即启动应急计划。”

墨影神色凝重:“王妃何不称病推辞?”

沈清璃摇头:“若是推辞,正好给他们留下把柄。况且,我也想知道,这宫中到底在演哪一出戏。”

皇宫,长乐宫。

沈清璃步入殿内,只见林贵妃卧于榻上,面色确实有些苍白,但眼神却清明得很,不似重病之人。

“儿媳给母妃请安。”沈清璃行礼道。

林贵妃虚弱地抬了抬手:“起来吧。难为你还特地入宫来看本宫。”

“母妃身体不适,儿媳理应侍奉左右。”沈清璃恭敬道。

二人寒暄几句后,林贵妃忽然道:“听闻景珩在北疆遇袭,可有此事?”

沈清璃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儿媳也听闻了些许传言,但未曾接到王爷亲笔书信,想来不过是谣传罢了。”

林贵妃叹了口气:“本宫就景珩这么一个儿子,若他有个三长两短,本宫也不想活了。”说着,竟拭起泪来。

沈清璃温声安慰:“母妃放心,王爷吉人天相,定会平安归来。”

正当二人说话间,忽听宫人来报:“皇上驾到!”

沈清璃心中一惊,忙起身接驾。

皇上大步走入殿内,面色阴沉。他扫了沈清璃一眼,冷声道:“朕听闻,老五在北疆遇袭,生死未卜,你可有收到消息?”

沈清璃垂首道:“回父皇,儿媳并未接到确切消息,想来不过是些不实传言。”

“不实传言?”皇上冷哼一声,“为何朕接到密报,说老五已失踪多日?”

沈清璃心头一震,终于明白今日这场戏的真正目的。有人想借皇上之手,坐实萧景珩遇险的消息,进而瓦解他的势力。

“父皇明鉴,”沈清璃镇定道,“王爷行事谨慎,若真有不测,定会派人传信回京。如今既无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

皇上眯起眼睛,审视着沈清璃:“你倒是镇定得很。”

“儿媳相信王爷的能力。”沈清璃不卑不亢。

殿内一时寂静,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沈清璃能感觉到皇上审视的目光,如芒在背。

许久,皇上才缓缓道:“既如此,朕便等着老五平安归来的消息。不过,”他话锋一转,“北疆军务不可一日无主,若十日内老五仍无消息,朕只得另派大将前去接管。”

沈清璃心中一沉。十日,这是皇上给的最后期限。若十日内萧景珩不能现身,他在北疆的军权将被剥夺。

“儿媳明白。”沈清璃恭声道。

从宫中出来,沈清璃后背已被冷汗浸湿。皇上的态度明确——他乐见皇子们相互制衡,但绝不允许任何一方势力过大。萧景珩此次北疆之行,本就凶险,如今更是腹背受敌。

回到王府,沈清璃立即召来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