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府外,死寂一片。
碎石粉尘弥漫未散,狼藉铺陈。昏死的王乾如破布口袋瘫在石壁下,右臂扭曲得不成形状,血沫混着尘土,在嘴角蜿蜒出一道刺目的暗痕。另一个随从弟子蜷缩在地,面如金纸,气息奄奄,胸口衣襟浸染着一大片鲜红。
远处几个闻声而来的内门弟子,如同被钉在了原地,脸上血色褪尽,眼中只剩下惊骇欲绝。他们的目光死死锁在烟尘中心那道挺立的身影上——熊和共!
他周身汹涌的灵力尚未完全平息,如同暗红色的火焰在体表无声跳跃、吞吐,其中又流淌着厚重如山岳的土黄道韵,两者交织,形成一种令人心悸的威压。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无形的硝烟与血腥气,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熊和共的目光冰冷,扫过地上的两滩烂泥,又掠过那几个噤若寒蝉的旁观者。他的声音不高,穿透死寂,清晰地烙印在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寒意,如冰棱刺骨:
“抬走,告诉周通。”
“灵石,明日辰时,内务堂。”
“一分不少。”
话语简洁,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寒冰的重锤,砸得那几个弟子浑身一颤。无人敢应声,更无人敢直视那双深潭般冰冷的眼眸。短暂的死寂后,几人如梦初醒,手忙脚乱地冲上前,拖起昏死的王乾和重伤的随从,连滚带爬地消失在嶙峋的山道拐角,连回头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洞府前,只剩下破碎的石门残骸,满地的狼藉,以及独立于废墟之中的熊和共。
直到那些杂乱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在感知之外,熊和共挺直如标枪的脊背才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松。
“噗——!”
一口压抑许久的暗红色逆血猛地喷出,溅落在脚下的碎石上,迅速洇开一片刺目的痕迹。强行中断冲击、硬撼石门、爆发龙形拳意、最后崩拳废掉王乾…这一连串在生死边缘的爆发与搏杀,岂能没有代价?
体内新生的炼气四层灵力,此刻如同脱缰的野马群,在骤然扩张、尚未完全稳固的经脉中横冲直撞!丹田气海内,那条由精纯灵力、暗红拳意毫芒与土黄道韵凝聚而成的“灵力之龙”,虽已成功撕裂壁障,却依旧躁动不安,在广阔了许多的气海中翻腾咆哮,每一次甩尾、昂首,都掀起剧烈的灵力潮汐,冲击着丹田边界,带来阵阵撕裂般的胀痛。
更麻烦的是,龟甲碎片悬浮于气海中央,发出持续不断的苍茫嗡鸣,前所未有的厚重道韵汹涌而出,试图镇压、引导这股狂暴的新生力量。而源自“葬兵”的惨烈拳意,却如同桀骜的凶魂,在龙形意境突破的刺激下愈发凌厉不屈,与龟甲的道韵隐隐形成对抗之势。
三股力量——新生的磅礴灵力、龟甲的洪荒道韵、“葬兵”的惨烈拳意,在他体内激烈碰撞、撕扯,尚未找到完美的平衡点。经脉如被无数细小的刀片反复刮过,丹田更像是被投入了熔炉,灼热与胀痛交织,气血翻涌不息。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喉头再次涌上的腥甜,身形一晃,已退回洞府之内。目光扫过一片狼藉的石室,中央的形意聚灵阵依旧完好,十二块顽石散发着稳定的微光,正无声地吞吐着山谷稀薄的灵气,汇聚成一片温润的灵潮。
这是此刻唯一的净土。
熊和共毫不犹豫,一步踏入阵眼,盘膝坐下。甫一落座,聚灵阵汇聚的温润灵气便如同找到了源头,丝丝缕缕,加速向他体内渗透。但这股外力,对于体内狂暴的灵力乱流而言,如同杯水车薪,甚至隐隐有被卷入乱流,添柴加薪的危险。
他立刻收敛心神,排除一切杂念。洞外的威胁暂时解除,但体内的风暴才是真正的生死关隘!若不能尽快稳固境界,驯服这三股力量,轻则根基受损,前功尽弃,重则灵力失控,爆体而亡!
心神沉入丹田。
内视之下,景象更为惊心动魄。广阔的气海如同沸腾的怒洋,暗红、土黄两色光芒激烈地纠缠、碰撞。那条由灵力构成的“龙”不再是破关时的凝练形态,身躯显得有些模糊膨胀,在气海中翻腾搅动,每一次动作都带起剧烈的灵力漩涡。龟甲碎片稳居中央,散发出浑厚苍茫的土黄光晕,如同定海神针,竭力约束着狂躁的灵力之龙,试图将其安抚、塑形。而丝丝缕缕暗红色的“葬兵”拳意,则如同最锋锐的钢丝,缠绕在灵力之龙体表,既赋予其无匹的穿透锐气,又因其本身的惨烈凶性,不断刺激着灵力之龙的野性,与龟甲的镇压之力隐隐对抗。
“平衡…引导…而非镇压…”熊和共心中明悟。龟甲的道韵固然强大,但若一味以厚重镇压,只会激起“葬兵”拳意更强烈的反弹,最终导致灵力之龙彻底失控。玄尘子师尊点化的“蓄势如引弓,过穴如射箭”之理再次浮现心头,但此刻,弓已开,箭已发,需要的是箭离弦后那稳定的轨迹,是力量释放后的圆融流转!
他想到了水。
至柔,却至坚。涓涓细流,可穿顽石;滔滔江河,奔涌不息。水无常形,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何不以水之“势”,引导这狂暴之力?
“龙能隐能显,能细能巨…腾则风云相随…其力破浪分海…”龙形冲关时的感悟也清晰起来。龙,并非只有腾空破云的刚猛,亦有潜渊蛰伏的沉静,更有行云布雨、滋养万物的绵长!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划破混沌:**化龙为溪!**
不再试图强硬镇压或约束那狂躁的灵力之龙,而是引导它,将这股狂暴的、具有龙形意境的力量,转化为一种更具韧性、更具持续性的流动形态——如同大地上的溪流!既有穿石之力,又有润物之绵长!
此念一生,心神仿佛找到了方向。
熊和共不再强求灵力之龙立刻安静,而是将意念沉入那翻腾的龙躯,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源自龙形冲关的那股“破灭”与“威严”交融的磅礴意境。同时,他主动引动龟甲碎片的厚重道韵,不再对抗“葬兵”拳意,而是尝试包容、承载。土,乃万物之基,承载山川河岳,亦可承载兵戈杀伐!
奇妙的变化开始发生。
当龟甲的道韵不再以镇压的姿态出现,而是化作一种浑厚、包容的“河床”意境,试图去容纳、疏导那翻腾的灵力之龙时,狂暴的灵力似乎微微一滞。灵力之龙翻腾的动作,开始带上了一丝遵循某种“河道”的轨迹感,不再是完全无序的冲撞。
紧接着,熊和共将全部意志灌注于“化龙为溪”的观想。他想象着那条桀骜的灵力之龙,在龟甲道韵形成的浑厚“河床”引导下,昂首长吟,身躯却在磅礴意志的引导下,逐渐拉长、变细,由狰狞的龙形,向着奔腾不息、蜿蜒流转的溪流形态转化!
暗红色的“葬兵”拳意,此刻不再是与道韵对抗的锋芒,而是化作了溪流中蕴含的、无坚不摧的“穿透”意志!赋予这灵力溪流以穿石裂金的锐气!土黄的道韵则彻底化为溪流流淌的“河床”与“底蕴”,提供着源源不绝的厚重支撑与方向引导!
**导引!归流!**
轰——!
丹田气海深处仿佛响起一声沉闷的、源自灵魂的轰鸣!
那条模糊膨胀、翻腾不休的灵力之龙,在熊和共强大意志的引导下,在龟甲道韵的包容承载下,在“葬兵”拳意融入的锐气加持下,形态骤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狰狞的龙首、张扬的龙爪、盘踞的龙躯…这些象征性的形态迅速淡化、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完全由精纯灵力构成,通体闪烁着暗红锐芒与土黄厚重光晕的**灵力溪流**!它不再狂躁地四处冲撞,而是沿着龟甲碎片定下的无形“河道”,在广阔的气海之中,以一种沛然莫御又坚韧绵长的姿态,奔腾流转起来!
溪流初成,奔涌之势依旧磅礴惊人,冲击得丹田边界隐隐作痛。但比起之前完全失控的灵力乱流,这已是从狂野的瀑布洪峰,初步驯服为一条虽急却有了河道的激流!
熊和共心中一定,知道最关键的一步成了。接下来,便是水磨工夫,运转周天,以这新生的“灵力溪流”贯通经脉,稳固境界,彻底完成小周天循环的质变!
他收束心神,意念沉凝,开始引导这条奔腾的灵力溪流。
**起于丹田气海!**
意念微动,气海中央,龟甲碎片光芒稳定,那条暗红与土黄交织的灵力溪流,如同找到了源头活水,自龟甲下方奔涌而出!
**过会阴,逆上尾闾!**
溪流奔腾,瞬间抵达曾经令熊和共痛不欲生的尾闾穴关隘。然而此刻,蕴含“葬兵”穿透拳意的溪流,面对这早已被龙形冲关时余势洞穿、如今更是境界提升后显得不再那么坚不可摧的关隘,毫无滞涩!暗红锐芒一闪,如同最锋利的钻头,灵力溪流毫无阻碍地逆冲而上,贯穿尾闾!曾经的天堑,此刻畅通无阻!
**沿督脉,上贯夹脊、玉枕!**
溪流气势如虹,沿脊柱督脉扶摇直上!夹脊如铁门,玉枕似天关!但在炼气四层磅礴的灵力溪流面前,在溪流中那股融合了龙形威严与葬兵穿透的锐意面前,这两处曾经需要小心翼翼冲击的关隘,仅仅让奔腾的溪流速度稍缓,便如同摧枯拉朽般被贯穿而过!灵力溪流直冲头顶百会穴!
**下鹊桥,入任脉,沉归丹田!**
灵力溪流自百会而下,过眉心祖窍,经口唇“鹊桥”,由督转任,如同天河倒挂,直落而下!沿着胸腹正中的任脉,浩浩荡荡,奔腾归流!过膻中,经中脘,直下气海丹田!
轰隆隆——!
一个完整的小周天循环瞬间完成!
奔腾的灵力溪流带着新生的、远胜从前的磅礴力量与穿透锐意,轰然冲回丹田气海!
快!太快了!
比起炼气三层时灵力如涓涓细流、需要小心翼翼引导、耗时颇久才能完成一个周天循环的速度,此刻这奔腾的灵力溪流,完成一个小周天循环的速度,快了何止一倍?几乎是在意念引导的刹那,溪流便已奔腾一周,力量非但没有损耗,反而在循环中吸纳了沿途经脉中散逸的灵力,变得更加雄浑沛然!
这就是炼气四层!小周天大成!灵力运行速度倍增,正式踏入“微息”之境!
“微息”,意指修士对自身灵力的掌控,以及对细微灵力变化的感知,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一念动,灵力瞬息可至!一息间,周天循环已成!
熊和共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感中。意念再动,奔腾的灵力溪流毫不停歇,再次自丹田涌出,沿着任督二脉开辟的“河道”,开始了第二个小周天循环!速度依旧快得惊人!
每一次循环完成,灵力溪流归入丹田,都如同百川归海,将沿途吸纳的精纯灵气与自身运转淬炼的灵力精华反哺气海。丹田气海在这沛然灵力的滋养下,边界变得更加稳固,空间似乎也隐隐又扩大了一丝。龟甲碎片悬浮于气海中央,在灵力溪流的冲刷下,发出更加欢愉、更加浑厚的嗡鸣,表面的古老纹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清晰、深邃,仿佛有洪荒的气息从中弥漫出来。那条暗红与土黄交织的灵力溪流本身,也在循环中变得更加凝练、纯粹,奔腾之势虽依旧磅礴,却少了几分初生时的狂暴,多了几分圆融流转的韧性。
时间在深沉的入定中悄然流逝。
洞府外,日头西斜,月华初升,又再次被晨曦取代。
当熊和共完成第九九八十一个小周天循环时,奔腾的灵力溪流终于彻底平复下来,如同一条驯服的苍龙,在丹田气海中按照玄奥的轨迹,沉稳而有力地流淌着。每一次流淌,都自然而然地完成着微小的周天运转,生生不息。
他缓缓睁开双眼。
眸中精光湛然,如同寒潭映星,深邃内敛,再无半分之前的戾气与赤红。一种掌控自身、洞察细微的强大感觉充斥全身。
心念微动。
嗡!
一缕比发丝更细的灵力,瞬间自指尖透出,凝而不散,如同活物般在指尖三寸之内灵活游走,或成针形,或化薄刃,或凝为圆珠,操控由心,念动即至!这便是“微息”境界对灵力入微掌控的体现!以往需要刻意凝聚才能外放的灵力,如今心念所至,灵力便已响应,其速度与精度,不可同日而语。
他五感六识亦随之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无需刻意运功,洞府内的一切纤毫毕现:聚灵阵顽石上最细微的纹理,空气里漂浮的每一粒尘埃的轨迹,甚至石壁深处极其微弱的地脉灵气流动…都清晰地映射在心神之中。世界,在他眼前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缓慢”——这是感知速度提升带来的错觉。
这便是炼气四层,“微息”之境!小周天大成,灵力化溪,运行如念,感知入微!
“呼……”
一口悠长的浊气缓缓吐出,在身前凝成一道凝练的白练,飞出三尺才徐徐消散。
熊和共感受着体内奔腾流淌、圆融一体的灵力溪流,以及气海中那更加清晰、仿佛与自身血脉相连的龟甲碎片,心中一片澄澈。突破的凶险,搏杀的惨烈,此刻都化作了基石,让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新生的臂骨在灵力溪流的滋养下,玉质光泽内蕴,强韧更胜往昔,再无半分不适。周身充满了沛然的力量感,仿佛一拳挥出,便能轻易击碎昨日那扇厚重的石门。
目光扫过洞府门口那堆碎石废墟,熊和共眼神平静无波。王乾之流,不过是前行路上的些许绊脚石,废了便废了。他心中记挂的,是明日之约,以及…周通!
意念沉入丹田,感受着那条暗红与土黄交织的灵力溪流,以及溪流深处龟甲碎片散发的古老气息。熊和共心中念头飞转:“龙形冲关,化龙为溪…此乃我之根本。然溪流虽成,其‘势’犹在。葬兵之锐,龟甲之厚,龙形之威…皆可融入形意拳架之中!”
他缓缓拉开架势,并非激烈的崩拳或推山,而是最基础的形意三体式。桩功立定,脊柱如龙,含胸拔背,气息沉入丹田。
心念引动。
丹田气海内,那条奔腾的灵力溪流骤然加速!溪流中蕴含的暗红“葬兵”锐意被调动,沿着特定的经脉,瞬间灌注于右臂。同时,厚重的土黄道韵弥漫周身,形成无形的支撑。
他右拳平平递出,动作看似缓慢柔和,如同溪流蜿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