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没两天,新任大行令王恢,风尘仆仆地抵达长安,正式走马上任。
这位来自边郡的新任大行令,一进入大行令的官署,便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主张。
王恢雷厉风行,锐意进取,很快就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与匈奴相关的外交和战略事务上,频频向刘彻递交有关加强边备、调整对匈策略的奏疏。
王恢的这些举动虽然很多未能成事,但却如同在平静的朝廷中投入了一颗巨石,立刻激起了新的波澜。
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等人,一时间竟再也无暇他顾,不得不将大部分的精力,转向如何应对这位咄咄逼人的新任大行令身上。
时光流转,转眼便来到了五月中旬的一个休沐日。
午时的阳光透过窗棂,温柔地洒在酂侯府膳厅之内的地上。
萧非正在众人的侍候下,享用着丰盛的侯府午膳。
不过今日与往日不同的是,萧非今日特意命人取来了前些时候,依照他的吩咐,由府中工匠精心制作而成的一套酒具。
这套酒具并非金银玉石,而是造型古朴的吉金酒具,其特别之处在于,觥身之上,清晰地镌刻着一篇记述萧非如何在那场会稽郡战事中临危受命、献策破敌,最终立功得以恢复爵位的铭文。
萧非拿起其中一只酒爵,立刻又侍女用那个刻着铭文的觥为他斟满清冽的美酒。萧非示意侍女将觥放下后,端详着觥身上那熟悉的文字,缓缓将爵中之酒饮下。酒液微凉,带着淡淡的醇香,但不知为何,今日饮来,萧非却似乎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苦涩。
饮着饮着,萧非的思绪竟然不由得飘远,回到了昨日。
几日前,庄助护送朱中大夫尸骨返回长安,而昨日,正是忠烈殉国的朱中大夫正式下葬的日子。朝廷给予了极高的哀荣,朱中大夫的葬礼肃穆而隆重。
小非与卫青作为同僚,一同前往送葬。萧非两人默默前往施礼,耳边是满是哀戚的乐声和家属的哭泣,最后二人更是眼看着那具承载着忠魂的棺椁从府邸离去安葬。
那一幕,深深地烙印在了萧非的脑海之中。一位秉持汉节、宁死不屈的忠臣,就这样化作了一抔黄土,长眠于地下。萧非更是一度陷入回忆。想到这里,正在用膳的萧非顿时有一种人生无常的悲凉感慨,悄然涌上心头。
萧非放下酒爵,轻轻叹息一声,对侍立在一旁的家丞说道:“家丞啊!你可是要记住了,待我百年之后,你可要记着将这套酒具,与我一同陪葬。”
一旁的家丞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上便顿时露出了无奈、不解和担忧的复杂神色看着萧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