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丞小心翼翼地问道:“君侯,你今日,怎么心情如此低落?突发如此感慨?可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之事?”
萧非摇了摇头,目光依旧停留在案几那觥的铭文之上,声音有些低沉地回道:“无事,无事。我只是一时想起了昨日去给朱中大夫送葬时的情景,心中有些感慨罢了。”
“朱中大夫?”家丞恍然大悟连忙回道:“原来君侯是想起了那位在匈奴王廷之上,指着匈奴单于鼻子破口大骂其无礼,最后壮烈殉国的朱中大夫吗?”
萧非默默地点了点头。
家丞脸上顿时改变了神情,露出了敬佩的神色,由衷地说道:“那位朱中大夫,可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忠义汉子啊!铮铮铁骨,不畏敌酋,真乃国士也!只是可惜了......”
“是啊~”萧非长长地叹息一声接着道:“我的这位同僚,他真的了不起啊。他能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为了心中的道义,可以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相比之下,朝中这些苟活于世的大臣,整日里蝇营狗苟,就只知道计较着那些权势得失......”语气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家丞见萧非情绪竟然随着话语越发低落,连忙劝慰道:“君侯,你不必如此伤感。人各有志,亦各有其命。我想,那位朱中大夫在做出那般壮烈举动之时,内心定然是坦荡而无悔的。我想,他是选择了自己认为值得的道路,求仁得仁,虽死犹荣。君侯你留在朝中,兢兢业业,为陛下分忧,为社稷出力,为百姓谋福利,亦是尽忠职守,同样是于国于民有益啊!”
萧非听着家丞的劝慰,知道他是好意,再次点了点头,却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只是一时感慨罢了!你下去吧,让我独自待一会儿,用完这膳。”示意家丞可以退下了。
家丞见状,知道萧非需要静一静,便不再多言,恭敬地行了一礼,带着在一旁侍候的侍女们,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膳厅,并轻轻带上了门。
萧非独自一人意兴阑珊地用完了这顿索然无味的午膳,轻轻放下箸子,对着门外唤了一声。
在门外早已等候的侍女们应声而入,动作轻巧而熟练地开始收拾萧非面前杯盘狼藉的案几。
就在这时,家丞也跟在侍女身后,悄步走了进来。
家丞脸上带着一丝与方才劝慰萧非时不同的,且还有些略显神秘的笑容,进屋就微微躬身站在一旁,一副似乎有话要说的样子。
萧非正觉得百无聊赖,看到家丞这副神情,不由得提起了一丝兴趣,便懒洋洋地问道:“怎么?有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