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过身,看着几位搭档:“我的想法是,继续执行‘积蓄’策略,但要加强力度,加快速度。第一,军工生产要再提速,不仅要能满足部队日常消耗,还要开始建立战略储备。第二,抗大分校要扩大招生规模,特别是技术兵种,要作为重中之重。第三,部队训练不能停,尤其是攻坚和城市作战的演练,要未雨绸缪。”
刘亚补充道:“根据地的巩固也要加强,特别是新拓展的白山、辽源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要跟上,群众要充分发动起来。”
韩楚摩拳擦掌:“我没意见,就让鬼子再多苟延残喘几天。等咱们兵强马壮,弹药充足,我非把膏药旗从沈阳城头拔下来不可,”
会议结束后,各项指令迅速传达下去。通化根据地高效地运转起来。工厂的烟囱日夜冒烟,军校里传出嘹亮的号子和授课声,训练场上,步兵在模拟巷战,炮兵在进行协同射击,装甲兵在进行故障排除和战术推演。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司令部里大部分灯已经熄灭,只有刘川办公室的窗口还亮着。他正对着地图沉思,外面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进来。”
进来的是刘亚,他脸上带着一丝疑惑:“司令员还没休息?正好,我刚收到一份从北满传来的模糊情报,觉得有点蹊跷。”
“什么情报?”刘川抬起头。
“情报显示,关东军司令部最近似乎有一些异常的人员调动,不是部队层面的,而是一些高级参谋和特工人员,活动频繁,但目的不明。另外,我们设置在长白山区的几个秘密观察点报告,发现有零星的小股、精干武装人员试图渗透我们的控制区,被我们的边防部队和民兵驱赶了回去,身份无法确认,不像是普通的日军部队。”
刘川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高级参谋调动?小股精锐渗透?”他站起身,再次走到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中苏边境和南满根据地之间的广阔区域。
“参谋长,”刘川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你说,关东军现在主力被北面的苏联牵制,南面又对我们采取守势。他们派这些小股精锐过来,想干什么?侦察?破坏?还是有更深的图谋?”
刘亚摇了摇头:“目前信息太少,无法判断。但可以肯定,他们没安好心。”
刘川的手指在地图上通化的位置点了点,然后又划向周围的山川河流:“告诉侦察部门和各边防部队,提高警惕,加强巡逻和警戒,特别是对我们核心工厂、仓库和指挥机构的安全保卫工作要升级。另外,让‘老猫’的侦察团动起来,派精干小组,反向渗透,摸一摸这些鬼鬼祟祟的家伙到底想干什么。”
“明白,”刘亚立刻记录。
刘川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小鬼子明面上偃旗息鼓,暗地里的小动作却不少。他们到底在盘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