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书房一角的古雅留声机造型的通讯器,发出了柔和的光芒。现任星际理事会理事长的全息影像浮现出来,是一位干练的中年女性。
“黄老,林夫人,打扰二老了。” 女理事长的声音带着敬意,“刚刚收到来自‘大麦哲伦星云探索支队’的捷报!他们依据‘回响之座’提供的古老星图,成功定位并唤醒了一个沉寂了近百万年的、名为‘晶语者’的文明遗迹!初步接触显示,对方保留了部分核心记忆库,愿意与我们建立知识共享渠道!这将是跨星系文明交流的历史性一步!”
黄砚舟与林星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激动。尽管早已退居幕后,但听到这样的消息,依旧让他们心潮澎湃。
“好……好啊!” 黄砚舟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微颤,“告诉他们,务必谨慎,尊重对方文明的一切习俗与禁忌。分享知识,但不可强加观念。这是我们立会的根本。”
“请您二位放心,准则牢记在心。” 女理事长郑重承诺,随即又笑道,“还有一件事,下个月是‘拾光号’首航星际七十周年纪念,理事会希望能为二老和依旧健在的初代船员们,举行一个小型的庆祝仪式,就在博物馆的‘初心厅’。”
林星晚微笑着摇了摇头,代黄砚舟回答道:“孩子们的心意,我们领了。但我们这些老家伙,更愿意静静地看看星星,回忆回忆往事。仪式就免了,让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前方的探索者吧。”
通讯结束。书房内重新恢复了宁静。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二人身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黄砚舟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以及天边最早出现的几颗星辰,轻声对林星晚说:“阿星晚,你看,那颗最亮的,是不是……‘伴星’?”
林星晚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眼中泛起温柔的泪光。那颗由萨玛拉扎建造、由他们亲手挽救并注入新生的“伴星”,如今已成为夜空中一颗永续闪耀的、指引地球文明方向的明星。它的光芒,稳定而柔和,仿佛承载着两个文明、乃至无数被记录在“回响之座”中文明的希望与祝福。
“是它。” 林星晚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更多的是满足,“它的光,会一直亮下去,就像……就像星澜先生说的,如同灯塔。”
黄砚舟紧紧握着她的手,仿佛握着整个宇宙的温暖与重量。“而我们,” 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如同亘古的誓言,“我们或许终将化作星辰,融入这无尽的星海。但‘拾光号’的故事,‘拾光号’的经历,萨玛拉扎的传承,还有我们为连接星海、守护文明火种所做的一切努力……这些,都将如同这永恒的星轨,烙印在宇宙的记忆里,随着每一次超空间跃迁的涟漪,随着每一段跨文明交流的佳话,永远地……流传下去。”
夜色渐深,星河璀璨。书房内,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依偎在一起,望着窗外的星空,他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有些模糊,却又仿佛与那永恒的星轨融为了一体。他们的呼吸渐渐平稳,交织在一起,如同宇宙中最和谐的能量脉动。
而在无垠的宇宙深处,数以百计的、标记着地球文明徽记的星槎,正沿着他们当年开拓的航路,将知识与友谊的种子,撒向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星系。“星轨之旅”的传奇,早已超越了个人,化作了一种精神,一种符号,激励着后来者,不断探索,不断连接,不断传承。
这,便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