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暗网追踪(1 / 2)

一枚指纹,尘封二十年,在瑞士暗网的迷雾中悄然显现。

当槟城古钟的拓片出现在走私名录上,林星晚的心被狠狠攫住——那是父亲生前摩挲无数次的珍宝。

黄砚舟的目光死死锁住“船长”代号旁模糊的印记,指尖不受控制地颤抖。

那个本该长眠于东北雪原的父亲,他的痕迹为何会烙在这群恶魔的名单上?

是阴谋的延续,还是当年真相本就裹挟着无法言说的黑暗?

星舟湾的晨曦穿透百叶窗,在深色的柚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带。空气里浮动着新鲜玫瑰与咖啡的香气,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新裁丝绸特有的凛冽气味。林星晚——这个名字她仍在适应——身披一件象牙白的晨褛,站在宽大的试衣镜前。镜中人影窈窕,眉眼间沉淀着历经风浪后的沉静,只是此刻,那沉静下涌动着待嫁新娘特有的、甜蜜的微澜。

她小心地展开昨夜送来的婚礼请柬样稿,雪白的卡纸上,“林星晚”与“黄砚舟”的名字依偎缠绕,下方印着星舟湾碧海银沙的精致线描。指尖抚过那凸起的烫金纹路,一种近乎不真实的幸福感包裹着她。十五年颠沛隐姓,一朝沉冤得雪,爱人失而复得,父亲的消息重现天日…命运似乎终于肯将亏欠她的,一一偿还。

“大小姐,”阿慧轻快的声音伴着敲门声响起,“裁缝师傅到了,在楼下候着呢。”

“这就来。”林星晚应着,将请柬仔细收进丝绒盒里。她快步下楼,高跟鞋敲在光洁的楼梯上,发出清脆的回响。楼下小客厅里,几位老师傅带着学徒和助手,已经将几件华美的礼服小心地悬挂在特制的移动衣架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当中那件主婚纱,层层叠叠的进口蕾丝堆叠出梦幻的轮廓,细密的珍珠与碎钻在晨光下流转着柔和的光晕。

“林小姐早,”为首的苏师傅是上海滩顶尖的巧手,笑容可掬,“黄先生特意嘱咐,腰线这里要再给您收一分,显得更玲珑些,您先试试?”

林星晚脸上微热,点了点头。在阿慧和女裁缝的帮助下,她小心地换上那件繁复的婚纱。冰凉的丝绸贴着肌肤,层层叠叠的裙摆如云朵般在脚下铺开。镜中的女子,眉目如画,被圣洁的白色拥裹,几乎有些不真实。她轻轻吸了口气,挺直背脊,想象着一个月后,她将穿着这件嫁衣,走向那个在轮椅上给了她整个世界的男人。

“砚舟呢?”她侧头问阿慧,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期盼,“说好今天一起定礼服的。”

“黄先生一早就被阿成请去书房了,”阿慧答道,“好像…有什么急事。”她的话音刚落,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便从二楼书房的方向传来,由远及近,带着一种紧绷的节奏感。

林星晚的心莫名一跳,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柔软的裙纱。她抬眼望去,只见阿成面色凝重地出现在楼梯口,眼神飞快地扫过华丽婚纱下的小姐,随即垂下眼,低声道:“大小姐,黄先生请您…立刻去书房一趟。”

那语气里的肃然,瞬间冲散了满室的馨香与喜气。

“知道了。”林星晚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心已沉了下去。她示意阿慧帮她脱下婚纱,动作间,指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换回自己的月白色旗袍,她快步走上楼梯,高跟鞋的声音在空旷的楼梯间显得格外清晰,每一声都敲在自己的心上。

书房厚重的雕花木门虚掩着。她推门进去,午后炽烈的阳光被厚重的丝绒窗帘阻隔了大半,室内光线显得有些沉郁。黄砚舟背对着门口,坐在轮椅上,面对着宽大的书桌。桌上,一台体积不小的美制短波无线电接收机正发出单调而规律的“嘀嗒”声,绿色的指示灯在昏暗中不安地闪烁。空气里弥漫着烟草、旧纸张和机器散热片发出的微焦气味。

“砚舟?”林星晚轻声唤道,反手关上了门,隔绝了楼下隐约传来的裁缝们的细语。

黄砚舟缓缓转过轮椅。窗缝透入的一线强光,恰好斜斜地劈在他的脸上,将他轮廓分明的侧脸切割成明暗两半。他手中捏着几张薄薄的纸,指节因为用力而泛出青白色。他的脸色在晦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苍白,薄唇抿成一条冷硬的直线,那双总是深邃含情的眼眸,此刻却像淬了寒冰的深潭,翻滚着她许久未见的、近乎噬人的戾气与惊疑不定。

她的呼吸窒住了。上一次看到他露出这样的眼神,还是在三年前那个暴雨倾盆的码头,他得知宋家与“那位大人”勾结的真相时。

“出什么事了?”林星晚快步走到他身边,手本能地搭在他紧绷的肩头。

黄砚舟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将手中那几张纸递给她。纸张很普通,是拾光集团常用的公文纸,上面却打印着几行冰冷的、非中文也非英文的字符组合,夹杂着特殊的符号,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诡秘。

“瑞士苏黎世,”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像是砂纸磨过粗粝的岩石,“一个经过多重加密跳转的匿名信息源。发信人,自称‘李姐’。”

“李姐?”林星晚蹙眉,这个名字带着一种刻意的、流于市井的普通,反而更显可疑,“内容是什么?”

“指向一个网络。”黄砚舟的指尖点了点那几行字符,“一个…藏在正常通讯之下的影子世界。他们称之为‘暗网’(dark web)。不是公开的电报或电话线路,而是利用特殊的编码规则和层层代理服务器,构建的隐秘通讯层,像蜘蛛网一样,藏在水面之下。”

林星晚倒抽一口冷气。她在商海沉浮,对金融黑幕、地下钱庄并不陌生,但这种依托于最前沿通讯技术的、跨国界的隐秘网络,其复杂与危险程度远超她的想象。“他们…在做什么?”

“文物走私。”黄砚舟吐出这四个字,字字如冰珠坠地,“规模庞大,路线隐秘,利用南洋星罗棋布的岛屿作为中转站和洗白渠道。从我们这边流出去,最终目的地大多是…伦敦、纽约、东京的私人收藏家。”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刺向她,“而他们的货品名录里,有一件东西…你一定认得。”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打印纸下方,一个用特殊代号标注的条目上。

林星晚的视线猛地聚焦过去。心脏,在看清那行字的瞬间,仿佛被一只无形冰冷的手狠狠攥住,骤然停止了跳动!

“编号:pc-07。物品:槟城古钟全形拓片(清代),林氏旧藏。”

“槟城古钟…拓片?”她喃喃地重复,声音轻得如同梦呓,带着无法置信的颤抖。眼前瞬间被一片温热的雾气模糊,父亲林正弘书房里的景象清晰地浮现出来。

那是父亲的心头至宝!一方巨大的紫檀木托板,上面精心托裱着一张泛黄的、足有半人高的古老拓片。拓片墨色沉郁,线条遒劲,清晰地拓印着一口南洋槟城古钟的完整形貌,钟身上的铭文、纹饰纤毫毕现。父亲总爱在闲暇时,用戴着细棉布手套的手,指尖珍重地、一寸寸抚过那些凹凸的墨痕,眼神悠远,仿佛能透过这张纸,触摸到那口远在重洋之外的古老铜钟的体温,听到它穿越时光的低沉回响。他曾无数次对年幼的星晚说,这拓片不仅是艺术,更是林家与南洋割舍不断的血脉印记,是祖辈筚路蓝缕的见证。

“不可能…”林星晚猛地摇头,指尖深深掐入掌心,用尖锐的痛楚逼退眼底汹涌的酸涩,“那拓片…那拓片明明…”她的声音哽住了。记忆的碎片带着血色呼啸而至——十五年前那个地狱般的夜晚,冲天火光吞噬了林宅,母亲方慧茹在最后一刻将她塞进密道,外面传来父亲绝望的嘶吼和歹徒的狂笑…她记得母亲死死护在怀里的,除了年幼的她,就是那个装着重要契据和几件微小珍玩的紫檀小匣。那张巨大的、珍贵的拓片,根本不可能在仓皇逃命时带走!它理应和父亲的书房、和那些来不及带走的林家百年珍藏一起,葬身火海,化为灰烬!

“它应该在那场大火里…烧掉了…”她艰难地吐出这句话,每一个字都带着灼烧喉咙的痛楚,身体微微晃了一下,几乎站立不稳。

一只温暖而有力的手及时扶住了她的手臂。黄砚舟不知何时已驱动轮椅靠近,仰头看着她,眼中翻涌着深切的痛惜与冰冷的怒火。“星晚,看着我。”他的声音低沉而稳定,带着一种奇异的抚慰力量,穿透她混乱的思绪,“它没有烧掉。它被人…趁火打劫了。宋家,或者宋家背后的‘那位大人’,或者…就是这个所谓的‘李姐’和她背后的势力!他们不仅夺走了林家的一切,连你父亲最后一点念想都不放过!现在,他们还要把它当成货物卖到国外去!”

“李姐…”林星晚咀嚼着这个名字,混乱的心绪如同被投入冰水的滚烫铁块,在剧烈的“嗤啦”声中迅速冷却、凝结。悲伤和震惊被更汹涌、更刻骨的恨意取代。那场大火,吞噬的不仅是她双亲的生命和家园,更是将她本该拥有的一切都碾为齑粉。如今,连父亲留在世上的最后一点痕迹,都要被这些贪婪的蛆虫当作牟利的工具!一股冰冷而暴戾的火焰从心底最深处窜起,瞬间席卷四肢百骸。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那冰冷的空气似乎也带着刀刃般的锋利。再抬眼时,眸中所有脆弱的雾气都已消散殆尽,只剩下淬火般的寒芒,锐利得惊人。“查!”她的声音斩钉截铁,每一个音节都像淬了火的钢珠,“不管这个‘李姐’是谁,不管她藏在地球的哪个角落,不管这‘暗网’有多深!给我挖!挖地三尺也要把她揪出来!那张拓片…必须拿回来!所有参与其中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她猛地看向黄砚舟,眼神交汇,无需言语,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同样的决绝与燃烧的复仇之火。

“好。”黄砚舟只回了一个字,却重逾千钧。他立刻转动轮椅到书桌前,拿起内部电话,语速快而清晰:“阿成,通知技术部,所有休假的无线电专家、密码破译员,两小时内全部到总部六十六层紧急集合!启动最高等级通讯保密协议!另外,让法务部准备好所有与瑞士银行、国际信托相关的文件,随时待命!”

命令迅速下达,整个拾光集团这台庞大的机器,开始为了一个隐秘的目标高速运转起来。

拾光集团总部大楼第六十六层,巨大的环形观景台此刻被厚重的防电磁泄露窗帘严密遮挡,隔绝了外面璀璨的上海夜景。室内灯火通明,空气却异常凝重。临时架设起的几台大型无线电接收机和信号分析仪发出低沉的嗡鸣,指示灯疯狂闪烁。空气中弥漫着机器散热产生的微焦气味、浓咖啡的苦涩,以及一种无声的、高度专注的紧张感。

近十位从上海滩乃至周边紧急调集来的顶尖通讯专家和密码高手,围坐在几张拼起来的长桌前。桌上铺满了写满复杂公式、画满信号路径图的草稿纸,几台笨重的密码破译机正在发出单调而高速的“咔哒”运转声。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林星晚和黄砚舟坐在稍远一些的控制台前。林星晚换了一身利落的深蓝色丝绒旗袍,外罩一件薄呢短外套,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忙碌的技术团队和不断打印出来的、如同天书般的分析报告。黄砚舟则沉默地坐在轮椅上,膝上放着一台打开的便携式电报机模型,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金属按键上模拟着敲击的动作,眼神幽深,仿佛在穿透眼前的数据迷雾,看向更遥远也更危险的黑暗深处。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沉默和机器的嗡鸣中一分一秒地流逝。墙上的自鸣钟敲响了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清脆的声音在紧绷的空气里显得格外突兀。

“黄先生,林小姐!”一个头发花白、戴着厚厚镜片的老专家猛地抬起头,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他挥舞着手中一张刚刚热敏纸打印出来的分析图,“有…有重大突破!”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林星晚和黄砚舟立刻驱动轮椅和起身快步走到长桌前。

“快说!”黄砚舟的声音绷得像拉满的弓弦。

老专家指着图纸上一条被标红的、极其曲折复杂的路径:“我们反向追踪了那个匿名信息源的‘跳板’路径!它经过至少七层加密中继,最终…最终汇聚指向了一个物理坐标!”他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指向路径的终点,“瑞士,苏黎世!具体位置…指向苏黎世湖西岸,靠近菲尔德克林根区的一处…私人庄园!注册在一个名为‘阿尔卑斯遗产基金会’的名下!”

“阿尔卑斯遗产基金会?”林星晚飞快地在脑中搜索这个名称,“没听说过。表面文章?”

“绝对是幌子!”旁边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插话,语气笃定,“我们交叉比对了瑞士的商业和慈善注册记录,这个基金会成立不到三年,注册资金庞大得惊人,但公开的‘遗产保护项目’记录几乎为零!资金流向极其隐秘,大部分通过列支敦士登和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进行多层洗转!这就是个精心打造的洗钱和掩护外壳!”

“庄园…”黄砚舟的手指在轮椅扶手上急促地敲击着,这是他陷入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防卫如何?”

“查到了!”另一个负责情报整合的助手立刻接上,翻动手中的文件夹,“我们通过国际商务渠道的熟人,侧面了解到一些非公开信息。那处庄园占地很大,背靠森林,面朝湖泊,位置非常私密。有可靠消息称,那里配备了最先进的电子监控系统,安保人员据传是…前东欧特种部队成员,装备精良,极其专业。寻常人根本无法靠近核心区域。”

“前特种部队…电子监控…”林星晚低声重复,心往下沉。这防卫级别,远超一般的富豪宅邸。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会打草惊蛇,让整个走私网络瞬间切断所有联系,消失得无影无踪。

“黄先生,林小姐,”那位白发老专家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语气带着一丝技术人员的兴奋和谨慎,“虽然我们定位了物理坐标,但这只是‘李姐’可能的一个落脚点,或者是他们的一个重要通讯节点。要找到‘李姐’本人,或者拿到他们核心的成员名单和交易证据,必须…进入他们的‘暗网’内部!拿到他们的通讯密钥或者核心服务器访问权限!”

“进入内部?”林星晚的眉头拧得更紧,“谈何容易?我们连他们的门在哪里都不知道。”

“理论上…并非不可能!”老专家的眼中闪烁着挑战难题的光芒,“任何系统都有漏洞!关键在于找到那个‘钥匙孔’!我们分析了截获到的所有加密信号碎片,发现他们虽然层层跳转,加密算法也极其复杂,但在进行某些特定类型的通讯时——比如大文件传输或核心指令下达时——会使用一种固定的、更底层的起始校验协议!如果我们能模拟出这种协议特征,欺骗他们的入口网关,就有可能…伪装成他们信任的内部节点,短暂地接入进去!”

“模拟协议?伪装接入?”黄砚舟的眼神锐利起来,如同嗅到猎物气息的猎豹,“成功率多少?风险多大?”

老专家与几位同事快速交换了一下眼神,神色凝重起来:“成功率…目前无法预估,可能不到三成。风险…极大!一旦我们的伪装被他们的系统识别为入侵,对方会立刻锁定我们的信号源,反向追踪过来!不仅我们这里的设备位置会暴露,参与行动的所有技术人员…都可能面临对方毁灭性的报复!”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而且,这种接入即使成功,时间窗口也会非常短暂,可能只有几分钟。我们必须在这几分钟内,精确地找到并下载我们想要的核心数据,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控制室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机器的嗡鸣声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格外刺耳。三成的成功率,毁灭性的报复风险,几分钟的生死时速…每一个词都重若千钧。

林星晚的目光扫过一张张疲惫而专注的技术人员的脸。他们中有些人还很年轻,有些人已有家室。将他们置于如此巨大的危险之下,只为了一张父亲珍爱的拓片?值得吗?她下意识地看向黄砚舟,想从他眼中寻找答案或…一丝犹豫。

然而,黄砚舟的脸上没有任何犹豫。他的眼神沉静如古井,深处却燃烧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决绝火焰。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做。”

一个字,重若泰山。

“所有参与人员,即刻起进入最高等级保护程序,家人由集团负责秘密转移安置。技术组,我需要你们拿出最稳妥的方案,把风险降到最低!法务和财务,准备好最顶级的国际危机处理团队和…抚恤预案。”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领袖的担当与沉重的压力,“我知道风险。但有些线,踩过去了,就不能回头。这张网不破,会有更多国宝流失,更多像林家、像黄家一样的悲剧发生!诸位,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