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白沙湾的海面上,波光粼粼。
林海起了个大早,今天是合作社藻类实验室正式启动的日子。
经过一周的筹备,合作社将一间闲置的仓库改造成了简易实验室。
秦雨从海洋大学借来了基础设备,苏晓月则精打细算地采购了必要的实验器材,总共花费一万二千元。
这笔钱来自合作社的公共资金,但大家都认为这笔投资值得。
林海走到实验室时,秦雨已经在里面忙碌了。
她正小心地将紫藻样本放入培养皿中,专注的神情让林海不忍打扰。
“早啊。”
秦雨头也不抬地打招呼,手中的动作丝毫未停。
林海走进实验室,环顾四周。
虽然简陋,但各类器材摆放得井井有条,墙上还贴着一张巨大的海图,上面标注着已经发现的紫藻分布区域。
“需要我帮忙吗?”林海问道。
秦雨终于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来得正好,帮我记录这些样本的初始数据。我们要建立紫藻的生长档案,找出最适宜的培育条件。”
两人在实验室里忙活了整整一上午。
秦雨向林海讲解了紫藻的特性和潜在价值,这种稀有的海藻不仅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如果能实现人工培育,其经济效益可能远超我们现在的所有收入来源。”
秦雨语气中透着兴奋。
中午时分,苏晓月送来午餐,顺便汇报了一个好消息:“省城‘天海阁’酒店对我们的高端海产定制服务很感兴趣,他们的采购经理下周要亲自来考察。”
林海眼睛一亮。
“天海阁”是省城最负盛名的五星级酒店之一,如果能与他们建立合作,合作社的知名度和收入都将大幅提升。
“这是个好机会。”
林海放下手中的记录本,“我们要好好准备。”
饭后,林海独自来到码头。
今天不是大潮,赶海的收获可能有限,但他还是想趁下午的空闲去海边转转,顺便理清思路。
潮水刚刚开始退去,露出一小片滩涂。林海戴上【寻踪手套】,沿着熟悉的海岸线漫步。
手套微微发热,指引他走向一片平时不太注意的礁石区。
在礁石缝隙中,他发现了几只个头不小的青蟹。
林海熟练地用钳子夹住蟹壳后方,避免被钳子夹伤。这些青蟹活力十足,在市场上能卖到每斤一百二十元。
继续向前,林海注意到一片海草丛中有什么东西在阳光下闪烁。
他小心地拨开海草,发现了一枚嵌在泥沙中的古钱币。
钱币上刻着模糊的汉字,经过海水多年的冲刷,已难以辨认具体年代。
“又是古物。”
林海轻声自语。
最近接连发现与古代商船相关的物品,这让他更加确信白沙湾海域埋藏着不为人知的历史。
将古钱币收好,林海继续赶海。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他收获了不少海货:青蟹三只,总共二斤三两;石斑鱼两条,约一斤半;还有一小桶海瓜子和几只章鱼。
回到合作社时,已是下午四点。
林海将今天的收获交给负责销售的社员,这些海货预计能卖得一千五百元左右。
苏晓月正在办公室整理合作社的财务报表,见林海回来,递给他一份文件:“这是我们这个月的收支情况。总收入八万七千元,扣除成本和分红,净利润三万二千元。”
林海仔细翻阅着报表,满意地点点头。
合作社的运营已经步入正轨,收入稳定增长。但他知道,要与蓝鲸公司这样的对手竞争,还需要更多的资金储备。
傍晚,林海再次查看虚拟界面,气运值仍停留在31\/100。
他犹豫着是否要兑换【隐蔽式水下监视器】,但最终还是决定再等等。
气运值的积累不易,他希望在关键时刻再使用。
夜幕降临,合作社的灯光陆续亮起。
秦雨还在实验室里忙碌,林海走过去,看到她正对着一台显微镜观察紫藻样本。
“有进展吗?”林海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