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译稿寻踪与潮间财富(2 / 2)

傍晚,林海再次来到滩涂。

气运值因文献破译取得突破,已缓慢增长至 “12/100”。他需要积累,也需要为合作社寻找新的、短平快的收入来源。

潮水退得很远,露出大片平日淹没的礁石区。

“寻踪手套”传来清晰的感应,指向一片长满牡蛎和藤壶的礁石基部。

他用撬棍小心地撬开牡蛎壳,肥美的蚝肉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诱人。

这片野生牡蛎品质不错,虽然个体不大,但数量众多,他花了些时间,撬了满满一桶,估计有二十多斤,按市场价每斤十五元算,能卖三百多元。

更让他惊喜的是,在清理一片礁石上的藤壶时,他发现了好几个吸附在石缝深处的“狗爪螺”(鹅颈藤壶)。

这种外形奇特的海鲜近年来被奉为高端食材,价格不菲。他小心地采集了大约一斤左右,这东西在高端餐厅或特定市场上,卖到每斤两百元以上不成问题。

仅仅这次赶海,收获的价值就超过了五百元。个人资金的稳步增长,让他面对合作社的大型投资时,心态能更平稳。

他将牡蛎和狗爪螺带到合作社,苏晓月负责联系销路。

狗爪螺很快被镇上一家主打海鲜特色的民宿以二百三十元的价格订走,牡蛎则被惠民超市收购,卖了三百一十五元。

夜里,林海查阅着侧扫声纳的资料,也在思考着如何开源节流。

他想起之前发现的那几丛“海铁树”,或许可以开发这类观赏性海洋生物的经营,作为合作社一个新的收入补充。

同时,他联系了周瑾,将秦雨翻译出的部分非关键内容告知,并咨询关于十八世纪西洋船载文物的大致市场行情和合法变现途径。

周瑾回复,这类物品价值波动很大,强烈建议先进行全面的学术研究和身份确认,并提示可以考虑与博物馆或学术机构合作,获取鉴定支持乃至一定的研究经费。

一条路似乎走不通,但旁边可能又会出现新的岔路。

林海没有气馁,反而觉得前方的可能性更多了。

他站在窗边,目光似乎穿透夜幕,落在了那片隐藏着历史与资源的神秘海域。

添置新设备需要钱,而赚钱的路子,就在脚下这片每日都在馈赠的大海,以及他们不断扩大的视野和经营思路里。

“得想办法,尽快把那声纳弄到手。”

他低声自语,心中已开始盘算几个可行的筹资方案。探索的欲望,如同潮水般,在他心中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