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译稿寻踪与潮间财富(1 / 2)

林海轻轻推门进来,将一杯刚泡好的、加入了些许合作社自产紫藻的热茶放在秦雨手边。

秦雨抬起头,眼中带着熬夜的血丝,但神情却异常兴奋。

“有重大发现!”她拿起几张写满字的翻译稿,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这本笔记的主人,是‘圣地亚哥号’的随船文书,名叫阿尔瓦罗。这不仅仅是一艘商船,更肩负着某种……秘密的测绘任务。”

林海拉过椅子坐下,专注地听着。

“笔记里提到,他们沿着一条‘东方古商道’航行,似乎在验证和完善一份古老的海图。他们在我们这片海域停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频繁测量水深,记录洋流,还特别标注了几处‘海底异常信号’。”

秦雨指着翻译稿上的一段,“看这里,‘……于大礁盘以东三里格处,声砣触及硬物,迥异于寻常海床,疑为人工造物或大型矿脉……’”

“大礁盘……”林海立刻起身,在墙上悬挂的现代海图上寻找对应位置,手指最终点在一片被称为“三礁口”的广阔礁石区以东区域,“是这里!这片区域水深变化复杂,我们之前探索得并不多。”

秦雨点点头,继续道:“更关键的是,阿尔瓦罗的笔记暗示,他们的测绘可能与更早时期航行于此的中国商船‘福昌号’有关,他们似乎在寻找‘福昌号’曾经标记过的某些……资源点。”

一条跨越时空、连接东西方的线索,仿佛在这一刻被串联起来。

‘圣地亚哥号’的沉没,或许并非单纯的航海事故。

“这些资料太珍贵了,”林海深吸一口气,“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可能还指向了未被发现的资源。”

“没错,”秦雨肯定道,“我建议,我们可以根据笔记里的描述,尝试定位那些‘海底异常信号’点。不过,这需要更精密的侧扫声纳,我们现有的设备分辨率可能不够。”

新的目标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意味着新的投入。

下午,林海召集了合作社核心成员,通报了文献翻译的进展,但没有透露具体坐标细节,只强调了其潜在价值,并提出了添置新型侧扫声纳的设想。

“一套覆盖范围够用、精度足够的进口侧扫声纳,大概需要十五到二十万元。”

苏晓月报出她初步询价的结果。

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虽然合作社账上有大赛奖金和近期收入,但一下子拿出二十万,还是会影响到其他计划的资金流。

“能不能先租借?”老根叔提议。

“我问过,租借费用也不低,而且操作需要专业培训,不如我们自己拥有来得方便长远。”苏晓月回答。

会议暂时没有结论,但探索新资源的目标已经确立,资金问题需要想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