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天特意换了件干净的衬衫,背景也选在了合作社新装修的会议室,看起来专业许多。
视频接通,李静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
她简单寒暄后直入主题:“感谢你们发送的资料,我们对紫藻很感兴趣。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目前的产量和品质稳定性?”
林海从容应答:“我们目前每月能稳定产出五十公斤鲜藻,随着新培育池的建成,下个月预计能提高到一百公斤。所有紫藻都经过海洋大学实验室的检测,这是详细数据。”
他示意秦雨分享屏幕,展示了一系列检测报告。
李静仔细翻阅着,不时点头:“品质确实不错。我们考虑将其纳入高端健康食品系列,但需要独家供应协议。”
林海与苏晓月交换了一下眼神,早有准备。
“我们可以保证优先供应,”林海微笑道,“但独家协议目前还不合适。实际上,我们正在与一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紫藻的医药价值应用。”
他故意透露这个信息,既展示合作社的实力,也暗示紫藻价值不止于食品领域。
李静挑眉,显然对这个信息很感兴趣:“医药应用?这倒是个新方向。那么关于价格...”
经过二十分钟的商讨,双方达成了一个初步协议:“蓝海优品”将以每公斤1200元的价格首批采购二十公斤紫藻,并根据市场反馈决定后续订单。虽然不是独家协议,但这个价格远高于普通海藻,让三人都很满意。
视频会议结束后,办公室内气氛轻松了许多。
“成功了!”苏晓月难得地露出兴奋的表情,“这是合作社第一个高端品牌合作。”
秦雨笑着补充:“而且这个价格很合理,对于后续开发非常有利。”
林海看着两位伙伴,心中充满感激。没有她们的帮助,合作社不可能走得这么远。
傍晚,林海独自一人来到滩涂。落日的余晖将海面染成金色,几只海鸥在空中盘旋。他需要一点独处的时间,思考接下来的步骤。
潮水刚刚退去,滩涂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水洼。
林海穿着防水靴,漫步在湿润的沙滩上,目光扫过沙滩,寻找着可能的海货。
突然,他的【寻踪手套】传来熟悉的震动——一种温和而持续的频率,表示附近有中等价值的收获。
他顺着感应方向走去,在一处礁石缝隙中,发现了几只正在蠕动的海参。
林海小心地将它们拾起,放进随身携带的水桶。这些海参体型饱满,颜色深沉,是上等货色。
在市场上,这样的野生海参能卖到每斤800元左右。
他继续探索,又在不远处发现了一群蛤蜊,粗略估计有十多斤,虽然单价不高,但胜在量多,也能带来两百多元的收入。
这些日常的收获虽然不如藻类合作或沉船探索那么引人注目,却是合作社稳定收入的来源,也是他个人气运值和资金的保障。
回到家中,林海将当天收获的海参和蛤蜊处理好,存放在合作社的临时水箱中,明天一早会有专人送到镇上销售。
晚饭后,他查看了一下气运值——因成功完成海底勘察和达成商业合作,气运值已上升到89\/100。离下一次兑换高级工具又近了一步。
林溪正在客厅画画,画的是海滩上一个人影在夕阳下拾贝的场景,色彩温暖而充满希望。
“哥,你看这幅画怎么样?”林溪抬头问道,脸上带着期待。
林海走近端详,画中的细节让他惊讶——那人影虽小,却能看出是他的轮廓;而海滩的远处,隐约有两艘白色船只的模糊影子,隐藏在晚霞中。
“画得真好,”林海摸摸妹妹的头,“特别是远处的那些细节...很真实。”
林溪开心地笑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加上那些白点,就是感觉应该画上去。”
林海心中一动,林溪的直觉再次让他警觉。
竞争对手仍在附近海域活动,他必须加快藻林移植的步伐。
夜晚,林海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漆黑的海面。
三天后的藻林移植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合作社的新资源开发,更是在竞争对手面前展示实力和主权的方式。
他回想起今天在b点海底看到的那片墨绿色海藻,一个计划在脑中逐渐成形——或许,他可以在移植紫藻的同时,尝试培育那种本地藻类,创造出白沙湾独有的杂交品种。
这不仅是为了经济利益,更是为了保护这片海域的生态,让合作社的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月光下,海面波光粼粼,仿佛隐藏着无数秘密和机遇。
林海知道,挑战还在前方,但他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