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给 “白沙湾深海珍品有限公司” 的厂房镀上了一层金边。
苏晓月正对着电脑屏幕核对出口认证的材料清单,指尖在键盘上飞快跳跃。
桌角的玻璃杯里泡着枸杞,是她最近熬夜加班的 “养生标配”。
“Sc 认证需要提交近三个月的捕捞日志和资源评估报告,bAp 则要追溯到海参的暂养环境参数……” 她对着清单喃喃自语,忽然抬头看向门口,“说曹操曹操到,我们的‘首席捕捞官’来了?”
林海笑着走进来,手里拎着两个沉甸甸的保温箱:“刚从码头回来,今天运气不错。”
他打开箱子,左边是二十条肥硕的野生刺参,每条都用湿润的海藻包裹着;右边是五只巴掌大的鲍鱼和一小筐紫海胆,还带着海水的凉意。
“品相真好!”
苏晓月凑近打量,拿出电子秤开始称重,“刺参总重 3.2 斤,按出口级收购价 1200 元 \/ 斤算,3840 元。
鲍鱼 5 只共 1.8 斤,2000 元 \/ 斤,3600 元。紫海胆 22 个,80 元 \/ 个,1760 元。总计 9200 元!” 她麻利地用公司账户转了款,“正好够今天给认证机构打第一笔预付款。”
林海看着转账记录笑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对了,文物局那边有消息吗?”
“刚打电话来,说上午十点派专家过来,想听听你对沉船的具体发现过程。”
苏晓月擦了擦手上的水珠,“他们还说,要是能确认沉船位置和年代,可能会委托我们协助前期探查,有经费的那种。”
十点整,县文物局的张科长带着两位专家准时到达。
会议室里,林海打开无人机拍摄的视频,指着屏幕上的黑色金属残骸和瓷片:“这里水深 53 米,周围海床有明显的扰动痕迹,像是被洋流冲刷过的沉船遗址。我采集的瓷片经初步鉴定是元明时期的,还有一枚清代雕母钱。”
专家们看得很认真,其中一位戴眼镜的老教授突然指着屏幕:
“这个金属构件的边缘…… 像是官船特有的锚链固定装置!小林同志,你愿意协助我们做前期探查吗?我们提供专业设备支持,探查发现的文物归国家,但会给你团队发放 5 万元的协助奖金,还能优先参与后续的生态保护项目。”
5 万元奖金!
林海和苏晓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惊喜。
这不仅能解决部分认证费用,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官方背书,能名正言顺地探索沉船。
“我们愿意!” 林海立刻答应,“但需要确保探查过程不破坏海参栖息地。”
“没问题!” 张科长爽快地说,“我们的潜水队有生态保护经验,正好可以和你们的净化技术结合。”
送走专家,苏晓月兴奋地算了笔账:“5 万奖金加上今天的 9200 元,认证费的第一笔 3 万有着落了!剩下的 5 万,等下批海参出货应该就能凑齐。” 她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昨晚老根叔说,前天那艘可疑船又在黑礁盘附近转悠,海警已经去巡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