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医魄 > 第164章 协同攻关

第164章 协同攻关(2 / 2)

然而,就在研究取得系列突破,所有人都看到一线曙光时,团队内部却因最终应对方案的抉择,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争执。

NASA的莎拉·约翰逊博士,代表“技术派”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近地轨道能量偏转计划”:在赤道上空部署由数十颗卫星组成的能量反射网络,利用超大功率激光器阵列,构建一道“太阳风-宇宙射线隔离带”,偏转可能来自外太空的“恶意能量”。

“这是最直接、最符合工程逻辑的方案!”莎拉在战略会议上据理力争,“我们有成熟的技术基础,可以在六十天内完成初步部署!”

以玛库、迪帕克大师为首的“传统派”则坚决反对这种“硬碰硬”的对抗思路。他们主张启动“地球能量场平衡方案”:在全球上百个已被证实的“能量节点”(如金字塔、巨石阵、冈仁波齐等圣地),由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员举行特定的仪式,辅以自然能量的引导,修复因人类活动而受损的地球自身能量防护网。

“你们想用更大的噪音去掩盖噪音!”玛库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这只会进一步撕裂生命之网!我们必须抚慰,必须修复,必须与地球母亲同步呼吸!”

而主流的医学界和生物学界专家,则倾向于更加“务实”的“生物防御方案”:集中所有资源,大规模生产并推广智能自适应疫苗和特效药物,同时强化全球公共卫生监测与隔离体系。

“先生们,女士们!我们是在用二十一世纪最顶尖的科技,讨论如何应对一个可能源自神话传说的威胁!”一位德高望重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忍不住拍案而起,“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最看得见、摸得着的领域!”

玛库却异常平静地回应,目光深邃:“你们的仪器只能‘测量’现象,但无法‘理解’本质。昆仑墟,或许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位置。它是……生命网络与更深层宇宙连接的一个关键‘节点’。”

林澈沉默地听着各方争论,意识到简单的投票或强制命令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找到一个能够超越现有认知框架,包容并整合所有合理要素的……“超级方案”。

**第七章:统一理论的诞生——多维防御**

在连续三天三夜几乎不眠不休的激烈讨论、模型推演、甚至是个别成员之间的情绪化冲突后,一个全新的、包容性极强的应对框架,终于在战略组的头脑风暴中逐渐清晰起来。沈雨霏综合了各方的核心论点,在白板上画下了一个层层嵌套的同心圆模型。

她将其命名为——“多维防御理论”。

**第一维:物理\/物质层面**

- 主力:现代医学、生物学、工程学

- 措施:继续研发、改进并大规模生产智能自适应疫苗和特效药物;强化全球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与快速响应机制;开发新一代个人防护装备与环境消杀技术。

**第二维:能量\/场域层面**

- 主力:物理学、能量医学、传统修炼体系

- 措施:在全球已确认的关键能量节点,谨慎部署非侵入式的“秩序场发生器”,旨在稳定和强化局部能量场;研究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如舒曼共振)对群体免疫力的增强效应;评估并修复因环境污染、地磁减弱等因素导致的地球整体能量场损伤。

**第三维:信息\/模式层面**

- 主力:信息科学、心理学、传播学

- 措施:建立基于量子通信和AI分析的全球疫情智能预警网络;通过精心设计的媒体传播策略,引导集体意识朝向积极、稳定的状态,阻断恐慌、绝望等负面情绪的“能量”传播;研究并可能干扰病毒变异所依赖的“信息模板”。

**第四维:意识\/心灵层面**

- 主力:心理学、宗教学、哲学、精神传统

- 措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经过科学验证能够有效提升个人意识水平、稳定情绪状态的冥想、禅修等方法;组织大规模、同步的集体冥想活动,研究其对社会心态和地球能量场的潜在积极影响;培养和强化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身份认同感与责任感。

这个框架的魅力在于,它不再要求各方放弃自己的核心信念,而是允许他们在自己认同和擅长的维度上全力开展工作,同时,又为不同维度之间的协同效应留下了充分的接口和想象空间。汉森博士可以继续优化他的轨道反射镜,玛库可以专心引导地球能量,医学专家可以全力推广疫苗——他们不再是非此即彼的竞争对手,而是共同构筑一道立体防线的盟友。

**第八章:全球实验——“地球免疫计划”启动**

基于“多维防御理论”,一个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协同实验方案被迅速制定出来,代号——“地球免疫计划”。

计划要求,在古籍预测的昆仑墟能量峰值时刻(倒计时仅剩七十二小时),全球四个层面的防御措施必须同步启动,形成共振:

**1. 物理免疫**:通过全球物流网络,将首批三亿剂智能自适应疫苗,精准投送到疫情最严重的区域和高风险人群。

**2. 能量免疫**:在筛选出的全球一百零八个关键能量节点,同时启动“秩序场发生器”,尝试稳定区域能量场。

**3. 信息免疫**:全球主要媒体平台,在同一时刻播放由社会组精心制作的、旨在传递希望、团结与科学理性的特别节目。

**4. 意识免疫**:通过各大宗教和精神团体网络,号召全球超过五亿人在预定时刻,进行为期十五分钟的同步冥想与祈祷,为地球祈福。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对人类组织协调能力的终极考验。疫苗在军队的护送下,通过运输机、舰船、甚至骆驼商队,被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工程师们在金字塔顶、在马丘比丘的古迹旁、在长城烽火台上,小心翼翼地安装并调试着精密的能量发生装置;媒体控制中心内,不同语言的播音员反复演练着统一的播报稿;从梵蒂冈到拉萨,从麦加到纽约时代广场,无数的组织者在协调着这场空前的心灵盛会。

**第九章:决战前夜——寂静中的紧张**

实验开始前夜,研究中心中央指挥大厅的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分成了数百个画面,实时显示着全球各个节点的准备情况。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们聚集于此,没有人交谈,只有偶尔响起的通讯提示音和沉重的呼吸声。

沈雨霏站在林澈身边,望着屏幕上那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轻声说:“我们……我们就像在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全身性免疫治疗。”

林澈的目光扫过屏幕上每一个跳动的光点,每一个严阵以待的身影,最终落在窗外深邃的夜空。“千年的智慧,百年的科学,无数先贤的探索与积累,在今晚汇聚于此。”他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力量,“无论结果如何,人类文明能够展现出如此程度的团结与协作,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就在这时,一个久违的、清冷中带着一丝赞许的声音,直接在林澈的脑海深处响起:“古今贯通,东西融合,智慧之火,汇聚成炬。此乃汝等文明千年未有之盛举。汝等今日所为,无论成败,均已载入时空之史册。”

是姜离。

最后一小时。倒计时数字在主屏幕上鲜红地跳动着。各个节点开始依次报备状态,冷静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

“北美疫苗分发枢纽,准备就绪。”

“吉萨金字塔秩序场,启动程序确认。”

“全球媒体网络,信号畅通,待命。”

“全球冥想协调中心,参与人数确认,超过六亿两千万……数字仍在攀升……”

倒计时十分钟,五分钟,一分钟……

空气仿佛彻底凝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锁定着屏幕。

**第十章:协同之光与新的阴影**

当时钟的指针精准地重合在预定时刻的瞬间,“地球免疫计划”全球同步启动!

指挥大厅的主屏幕上,代表能量免疫的全球网络图率先亮起,一百零八个节点同时散发出柔和的、肉眼不可见但仪器清晰可辨的能量波纹。这些波纹在空中、在地下、在海洋深处荡漾、交织,逐渐形成了一张笼罩整个星球的、微弱但确实存在的能量光网。

紧接着,物理免疫的数据流开始飙升,数百万支疫苗在同一时刻被注入人体。生物传感器网络传回的数据显示,首批接种者的生物能量场出现了显着的协同共振现象,仿佛个体的免疫系统被连接成了一个更大的“群体免疫网络”。

信息免疫层面,全球数以亿计的屏幕同时播放出充满希望与力量的画面和声音,社交媒体上的情绪分析曲线瞬间从焦虑和恐慌的谷底,拉升至平静与希望的峰值。

而最令人震撼的一幕,来自意识免疫层面。全球监测网络捕捉到,在同步冥想开始后的第三分钟,一种难以用现有科学完全解释的、温和而强大的“意识场”效应开始形成。多个偏远地区的背景电磁波噪声显着降低,甚至连一些严重污染区域的空气指数,都出现了短暂的、 explicable(无法解释的)好转。

多维防御网络,成功了!

监测数据显示,昆仑墟方向的能量峰值如期而至,那股狂暴的、带着毁灭气息的能量潮汐,在冲击到地球时,仿佛撞上了一张无形而坚韧的巨网,其强度被显着地削弱、分散、中和了!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短暂的死寂后,指挥中心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许多人相拥而泣,无论他们来自哪个国家,信奉何种理论。

然而,林澈脸上刚刚绽开的笑容,却迅速凝固了。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死死盯住能量监测屏的一角。那里,代表昆仑墟能量源的信号虽然减弱,但并未消失,更可怕的是,它的频率正在发生极其细微、但绝对不容忽视的调整,仿佛一个被干扰的程序,正在自动寻找新的漏洞。

几乎同时,格桑卓玛脸色惨白地冲进指挥中心,手中捧着那卷此刻已经彻底黯淡无光、仿佛所有灵性都已耗尽的“禹贡山海密藏”。

“最后一章……刚刚……自己显现又消失了……”她的声音因极度恐惧而扭曲,“上面说……昆仑墟……只是‘门卫’……是‘哨站’……真正的威胁来自……来自门后的……”

她的话音未落,一阵尖锐刺耳的紧急警报,如同丧钟般响彻整个研究中心!太平洋深处的综合监测站发来最高优先级警报: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一个全新的、强度远超昆仑墟的能量源,如同从沉睡中苏醒的巨兽,正缓缓睁开它的“眼睛”!

协同攻关,赢得了第一场艰苦的战役,迫使那未知的威胁露出了更多爪牙。但所有人都明白,战争,才刚刚开始。不过,这一次成功的全球协作,如同一道划破黑暗的协同之光,已经证明了一点:当人类文明真正摒弃纷争,将所有的智慧、勇气与力量汇聚于一处时,他们所创造的奇迹,足以照亮任何前路的迷茫,迎接任何来自深渊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