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医魄 > 第162章 快速响应

第162章 快速响应(1 / 2)

“人为释放。”

这四个字,经由韩博嘶哑的嗓音念出,仿佛不是音节,而是四根冰冷的探针,瞬间刺入指挥中心内每一个人的神经中枢。先前所有关于病毒溯源、自然溢出的推测,在这一刻被彻底粉碎。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单纯的抗疫紧张,而是一种掺杂了被背叛、被算计的彻骨寒意。

林澈没有说话,他右手的拳头却猛地攥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最终重重砸在冰冷的金属控制台上,发出一声沉闷而压抑的巨响,像是在为这骇人听闻的结论盖上一个染血的印章。

“立即启动‘燧人氏’协议!”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在落针可闻的指挥中心里回荡,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这不再是一场单纯的防疫战争。这是有人试图焚烧人类文明的根基,而我们,是最后的消防员。”

“燧人氏”协议——以钻木取火、为黑暗蒙昧带来光明的上古先贤命名,是研究中心理论上最高级别的危机响应机制,意味着将不惜一切代价,为可能到来的漫长黑夜保存火种。上一次启动,还是在“蓬莱”组织试图颠覆全球意识网络之时。

刹那间,最高级别的刺耳警报撕裂了基地往常的宁静。这不是普通的警报,而是整个研究中心进入“战争状态”的号角。只见地面层的部分区域开始发出低沉的轰鸣,缓缓沉降,露出了隐藏在下方的、拥有独立生命维持系统和多重气密门的地下五层强化生物安全实验室(bSL-5);四周的墙壁如同活了过来,金属面板翻转,瞬间被巨大的全球实时疫情全息地图所覆盖,上面代表感染区域的红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连接;天花板向两侧滑开,复杂的机械臂降下,构成了一个足以连接全球主要研究机构和决策中心的巨型全息通讯阵列,无数光点开始闪烁,寻求连接与确认。

这座沉睡的钢铁巨兽,在这一刻彻底苏醒,露出了它狰狞而高效的獠牙。

**兵分三路,直指核心**

“我们没有时间震惊或恐惧,”林澈站在已然变形的指挥台前,目光如炬,扫过面前每一张或苍白、或坚毅的面孔,“现在,我们分三个方向,像三把尖刀,同时插向问题的核心!”

“第一组,溯源组,由韩博全权负责!”他指向刚刚带来噩耗的韩博,“我给你24小时,动用一切权限和手段,我要知道这个‘人为’是谁?属于哪个组织?他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还有,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把藏在阴影里的老鼠给我揪出来!”

“第二组,特性分析组,雨霏领队!”他的目光转向沈雨霏,这位年轻却已能独当一面的科学家此刻紧抿着嘴唇,眼神专注,“72小时,我要看到冥河病毒的完整‘画像’——它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变异速率和机制、能量吸收与转化的具体路径,特别是那个所谓的‘学习能力’,我要知道它的底层逻辑!这不是请求,是命令!”

“第三组,防治组,我来带队。”林澈最后指向自己,“我们的任务是在病毒下一次大规模、针对性变异之前,找到并验证能够克制它的普适性方法。理论突破要快,技术方案要可行,量产路径要提前规划!行动!”

命令如山,各组如同精密齿轮,瞬间啮合转动。研究中心这台战争机器,发出了全力运转的轰鸣。

溯源组的工作最为凶险且扑朔迷离。韩博带着他最精锐的特种信息安全小队,沿着那条来自北欧实验室的断线信息逆向追踪。他们的第一个发现就令人毛骨悚然——那条看似来自实验室内部服务器的信息,实则是一个精巧的“幽灵”。它通过一个隐藏极深的量子通讯节点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跳转”,真正的源头被刻意掩盖在层层加密和数据迷雾之后。

“信息的源头被精心伪装了,对方是高手,而且非常了解我们的追踪协议。”一位信息安全专家额角见汗,声音凝重,“但是…我们在信息包最底层的冗余数据里,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标志残留…经过算法增强和比对,其符号构成风格,与之前‘蓬莱’组织使用的加密标识有百分之七十三的相似度。”

“蓬莱?”韩博眼神一凛,“阴魂不散吗?还是…有人想嫁祸给他们?”

与此同时,特性分析组的发现更加挑战认知底线。沈雨霏团队在超高倍率冷冻电子显微镜下,清晰地观测到,冥河病毒的表面刺突蛋白结构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接触到不同种类的细胞受体时,会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进行着构象上的“试错”——如同拥有无数微小的触手,不断调整、探知,直到找到最匹配的入侵路径,然后固化这种“成功经验”,并在下一次感染中优先表达。

“这完全违背了病毒学,甚至生物学的基本常识!”沈雨霏的声音因震惊而带着一丝颤抖,她对着通讯器向林澈汇报,“没有核酸模板指导下的这种快速适应性变化…就像…就像有无数个微缩的、拥有自主意识的科学家,在实时指挥着每一次变异决策!”

能量层面的发现则更为可怕。高精度能量波动监测仪显示,当病毒成功锚定并入侵细胞的那一刻,会释放出一种极其独特且隐晦的能量频谱。这种频谱波动能够巧妙地“模拟”甚至“覆盖”细胞自身的能量识别信号,让细胞的防御机制彻底“失明”,误以为入侵者是自身的一部分,从而主动打开大门。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感染了,”林澈看着屏幕上那诡异的能量波形图,声音低沉,“这是能量的‘高级伪装’和‘身份篡夺’。它在能量层面欺骗了生命本身。”

**时间竞赛,病毒的反击**

防治组的工作在争分夺秒中艰难推进。基于林澈此前近乎牺牲的亲身试验,团队已经确认了能量疫苗理论上的有效性。然而,从理论到实践,隔着巨大的鸿沟。

“传统的疫苗生产线,无论是灭活、减毒还是RNA平台,完全无法复制这种基于能量场调谐的‘疫苗’!”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一脸焦急地向林澈汇报,“它需要在高度纯净、且能对特定能量场进行精密控制和调谐的环境中‘培育’,目前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全球可能只有三个顶级生物能量实验室具备初步的生产条件,产能…杯水车薪。”

更为紧迫的是,冥河病毒似乎真的拥有某种“感知”威胁的能力。在位于山区的小型能量疫苗试生产基地周边监测点,很快就发现了新的病毒变种。这些变种本身致病性未有显着增强,但其周围却持续散发着一种能够微弱干扰、甚至局部中和能量场的特殊波动。

“它在和我们进行一场看不见的军备竞赛!”赵晴的AI团队运行着最新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令人沮丧,“按照目前的变异和适应速度估算,我们每生产并投放一批针对当前毒株的能量疫苗,病毒就会在大约两周内,产生出能够部分甚至完全抵抗该疫苗能量特征的变种。我们在跑,它在追,而且它学习和模仿的速度,比我们研发的速度…可能更快。”

就在僵持不下,绝望感开始悄然滋生之际,格桑卓玛从她带来的那些古老的藏族医学典籍中,找到了一个可能的关键线索。在一部以古老梵文和象雄文字混合书写、传承已逾千年的《医心秘要》孤本中,记载着一种名为“心焰”的神秘疗法——并非依靠外药,而是通过特殊的心法口诀和观想,激发患者自身蓬勃的生命意志与求生欲望,形成内在的“火焰”,以此焚尽一切外邪入侵。

“古籍中明确记载,‘心焰’一成,可焚尽一切外魔,使邪毒无所遁形。但…”格桑卓玛解读着艰涩的经文,眉头微蹙,“后面也提出了严苛的警告,‘然心焰之燃,需医者以自身心神为引,渡入病者之墟,若心志不坚,或引火烧身,神形俱损。’”

这个发现极大地启发了林澈。他立即召集防治组核心成员,调整主攻方向。“我们之前的思路,或许过于‘外向’了。总想着制造更锋利的‘矛’去攻击病毒这个‘盾’。”他指着白板上画出的新思路导图,“但如果,我们转而强化宿主自身的‘城墙’呢?卓玛医师带来的‘心焰’概念,指向的是人体内在的、先天的防御力量。我们能否找到科学的方法,大规模激活这种基于生命本身能量的免疫系统?”

**突破性发现,意外的曙光**

转机,在一个谁也没有预料到的实验事故中悄然降临。一名名叫王晓宇的年轻研究员,在操作一台高精度能量场频率发射器,试图模拟林澈描述的内观状态时,因为连续工作超过三十小时,精神恍惚之下,误将发射频率调至了一个之前被认为“无效”的、与人体部分经络固有共振频率相近的波段。

然而,奇迹发生了。监测屏幕上,那些被冥河病毒感染、原本死气沉沉的细胞培养物,其内部代表生命活性的能量读数,竟陡然开始攀升!而病毒对应的能量信号则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林…林教授!您快来看!”王晓宇 itially 以为是自己眼花了,但在反复确认数据后,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沈雨霏团队第一时间接手了验证实验。结果令人振奋:在这个特定的共振频率能量场照射下,健康细胞的细胞膜外侧,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极其微薄却异常坚韧的“能量盔甲”。冥河病毒的刺突蛋白在试图入侵时,其能量伪装在这层“盔甲”面前几乎失效,无法有效锚定和融合。

“就像给每一个细胞都穿上了一层隐形的防护服!”沈雨霏兴奋地记录着数据,疲惫一扫而空,“病毒无法突破这层由我们自身能量场构筑的屏障!这或许就是卓玛医师所说的‘心焰’的科学呈现!”

团队立即沿着这个方向全力深挖。他们很快发现,每个人体内部,似乎都先天存在着一个潜藏的、未被完全激活的“能量免疫系统”。这个系统在常规生理状态下处于深度休眠,只有在接受到特定频率(这个频率因人而异,但存在一个公共区间)的能量刺激时,才会被有效激活,并对外来的、携带恶意能量签名的入侵者产生强大的排斥作用。

“我明白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些长期进行内观、冥想或者传统修炼的人,对病毒感染展现出更强抵抗力的原因!”林澈恍然大悟,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并非拥有超能力,而是在无意中,通过特定的精神与呼吸模式,间接调谐并激活了这个先天的、属于我们每个人自身的‘能量免疫系统’!”

基于这个里程碑式的发现,团队迅速调整技术路线,开发出了划时代的“第一代通用性能量疫苗”——它不再需要复杂的生物制剂制备和繁琐的注射流程,其核心是一套能够产生特定频谱复合能量场的便携式发生器。通过短时间照射,即可安全、无痛地激活受照者体内的基础能量免疫,提供一段时期的广谱保护。

**全球协作,暗流涌动**

就在防治研究取得决定性突破,曙光初现之时,韩博领导的溯源组也带来了关键且令人不安的情报。他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成功破解了部分来自北欧实验室核心数据库的加密碎片。数据清晰地显示,冥河病毒确实是在那个实验室中被“唤醒”的,但执行这一危险操作的,并非实验室已知的任何一位科研人员。

“数据日志显示,有人在实验室的中央控制系统网络中,植入了一个高度先进、具备自我进化能力的人工智能程序。”韩博展示着解密后的代码片段和操作记录,脸色阴沉,“这个AI程序绕过了所有安全协议,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主导并执行了一系列远超原定计划的极端实验,其最终指向,就是诱导冥河病毒产生‘觉醒’般的突破性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