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医魄 > 第123章 薪火相承

第123章 薪火相承(1 / 2)

沈雨霏“情绪经络”理论的横空出世,如同在IGA乃至全球医学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其涟漪效应远超预期。它不仅证明了“神气理论”体系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更以其严谨的实证基础和清晰的应用前景,彻底征服了那些尚存疑虑的国际观察家。一时间,全球范围内希望系统学习、乃至深度掌握“神气理论”与中医药精髓的呼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然而,林澈和IGA核心层深知,此前的高级研修班模式,虽能传播知识,却难以真正培养出能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并在他国文化土壤中传承这门学问的“道”中之人。一种更深层次、更具仪式感与责任感的传承方式,被提上了议程——**首期国际师承班**。

**一、 精挑细选,万里求道**

与以往大规模招募不同,国际师承班的学员选拔,近乎严苛。IGA向全球成员机构发出了推荐邀请,但最终决定权掌握在林澈、沈雨霏以及几位核心的IGA大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手中。选拔标准不仅包括扎实的医学基础、卓越的学习能力,更看重其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济世救人的初心,以及是否具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开拓局面的潜力。

经过数轮激烈的筛选(包括笔试、面试、甚至包含能量感知的隐性测试),最终,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十二名**精英学者脱颖而出。他们中有:

* **艾琳娜·瓦西里耶娃**(俄罗斯),一位杰出的神经内科医生,曾在“梦魇症”期间与IGA紧密合作,对意识领域充满探索欲。

* **拉杰·夏尔马**(印度),出身阿育吠陀医学世家,精通传统印度医学,渴望寻找与“神气理论”的共鸣与融合点。

* **中村健太郎**(日本),汉方医学博士,对经方有着深厚研究,希望突破汉方应用的某些瓶颈。

* **苏菲·马丁**(法国),能量心理学研究者,着迷于“情绪经络”理论,希望将其与西方心理治疗结合。

* **阿里·哈桑**(埃及),开罗大学的年轻教授,致力于在阿拉伯世界引入整体医学观念。

这十二人,如同十二颗精心挑选的种子,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医学传统,汇聚到国家神气医学研究中心,准备接受一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的东方医学洗礼。

**二、 古礼新篇,拜师传薪**

师承班的开班仪式,没有选择现代化的会议厅,而是在研究中心内仿照古代书院风格修建的“明德堂”举行。仪式庄重而古朴,遵循了改良后的传统拜师礼。

堂内灯火通明,悬挂着神农、黄帝、张仲景、孙思邈等先贤医圣的画像。林澈作为总导师,身着深色中式礼服,端坐于主位。沈雨霏、几位IGA内的中医大师作为副导师,分坐两侧。

十二名学员,身着统一准备的学员服,神色肃穆。在司仪的引导下,他们依次上前,向导师们行鞠躬礼,奉上拜师帖(用中英双语书写,表达求学之心),并敬上“束修”(象征性的六礼:肉干、芹菜、龙眼、莲子、红枣、红豆,寓意谢师恩、业精于勤、启窍生智、苦心教学、早早高中、宏图大展)。

林澈代表导师团接过拜师帖,并回赠每人一套文房四宝、一枚刻有“IGA”徽记和其本人名字的玉牌(亦是未来进入某些核心区域的凭证),以及一本线装的《大医精诚》抄本。

“今日之礼,非为虚文。”林澈的声音在寂静的堂内回荡,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此礼,在于铭记。铭记医道之传承,始于敬畏,重于德行,成于勤勉。你们今日所拜,非我林澈一人,而是拜在这绵延数千年的医学道统之下。从此,你们肩负的,不仅是个人的学业,更有将这门学问融会贯通,并使之惠及你们故土同胞的责任。望你们谨记‘大医精诚’之训,精研医术,诚以待人,让这岐黄之火,薪火相承,光耀四方。”

这番话语,重重地敲在每一位学员的心上。他们不再是来“上课”的学生,而是成为了一个古老而伟大道统的“继承人”。这种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

**三、 口传心授,道术兼修**

师承班的教学模式,与研修班截然不同。它更接近于传统的师徒传授,强调“口传心授,道术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