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医魄 > 第122章 青出于蓝

第122章 青出于蓝(1 / 2)

“返璞归真”的田野调查,如同为“神气理论”这棵大树注入了丰沛的源头活水,使其根基愈发深厚,枝叶愈发葱郁。而在这片沃土之上,新生代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创造力,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其中,最为耀眼的一抹新绿,便是已然能够独当一面的沈雨霏。

**一、 独立领航:重大课题的考验**

林澈深入民间考察期间,研究中心与IGA的日常运转与多项核心研究项目,实际上已由沈雨霏承担起主要的领导责任。她展现出的不仅是卓越的科研能力,更有沉稳的决策力、清晰的全局观和高效的团队协调能力,赢得了上下一致的信任与尊重。

恰在此时,一个由国家最高科研机构直接下达、关乎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摆在了面前——**“高强度社会压力下都市人群心身健康预警与干预体系构建”**。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都市中涌现出大量难以用传统疾病分类界定、却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亚健康”或“心身失调”人群。他们普遍表现为慢性疲劳、顽固失眠、情绪低落、免疫力低下、各种查无实据的躯体疼痛等,成为了潜藏的社会健康隐患。常规体检往往指标正常,心理疏导有时也难触及根源。

这个课题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数据科学等多个领域,难度极大,但意义深远。它要求不仅要有理论创新,更要能提出切实可行、能够大规模应用的解决方案。

令人瞩目的是,课题负责人一栏,最终确定的并非林澈,而是**沈雨霏**。

这是上级部门对沈雨霏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她将首次完全独立地领导一个跨学科、高难度的国家级重大项目。

“雨霏,这个课题,你来牵头。”林澈在远程通讯中,语气充满了信任与鼓励,“你在‘神气理论’基础上的积淀,尤其是对情绪与能量关联的敏锐感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大胆去做,我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沈雨霏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兴奋与坚定的光芒:“林老师,请您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二、 灵感迸发:“情绪经络”假说的提出**

接手课题后,沈雨霏带领团队,对海量的都市健康调查数据、临床病例以及“返璞归真”行动中收集的民间情志调理案例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分析。

她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许多心身失调的患者,其不适症状在体表的分布,并非完全遵循传统的十二经络或奇经八脉循行路线,而是呈现出一种更加复杂、动态的“**情绪地图**”特征。例如,长期焦虑的人,其紧张与不适感往往集中在肩颈、上背部区域;长期抑郁者,则多感觉胸腔憋闷、能量无法提升;而长期愤怒压抑者,胁肋部的胀痛、头部的胀痛尤为明显。

这些区域,与现代解剖学中的肌肉筋膜链、神经反射区有部分重叠,但又不完全吻合。更重要的是,通过高精度生物场扫描,沈雨霏观察到,当特定情绪被激发时,这些区域会率先出现能量场的紊乱、淤堵或耗竭,并且这种能量的变化,会沿着一些相对固定的“路径”向其他区域传导或扩散。

一个大胆的、创新的想法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

如果说传统的经络是运行“**营卫之气**”、沟通表里内外的相对稳定的“**能量主干道**”,那么,是否存在另一套更为灵动、更直接与情绪心理相关的“**能量支路系统**”?

她将这套假想中的系统,命名为 **“情绪经络”**。

“情绪经络”,并非指代实体结构,而是一种描述**特定情绪能量在人体能量场中优先运行、积聚和表达的动态路径与节点**的功能性模型。它更像是一种“心理-能量”的快捷通道,不同的核心情绪(如喜、怒、忧、思、悲、恐、惊),各有其偏好的“运行路线”和“敏感穴位”(可称之为“情志穴”或“能量节点”)。

* **怒**气,其“情绪经络”可能更偏向于肝经、胆经的某些侧支,关键节点在胁肋、太阳穴。

* **思**虑过重,其路径可能与脾经、心经的交汇区域相关,节点在胸口膻中、腹部中脘。

* **悲**伤,可能更容易影响肺经与任脉的上半部分,节点在喉咙、锁骨下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