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太子(1 / 2)

金殿。

气氛凝滞如冰。

昨日下令抄没江南甄家的雷霆手段,其激起的余波,正无声地冲刷着每一个人的心。

龙椅上的皇帝,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可越是如此,那份源自皇权的威压,便越是令人心头发紧。

终于,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从文臣队列中走出。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正。

“陛下。”

他的声音苍老,却带着一股宁折不弯的刚直。

“臣有本奏。”

环汔眼皮都未抬一下。

“讲。”

“甄太妃新丧,尸骨未寒。陛下此时查抄其母家,恐有伤天和,令天下人非议陛下。”

陈正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

话音落下,殿内死寂。

无数官员的头垂得更低了,恨不得将自己变成殿上的一块地砖。

环汔终于动了。

他缓缓抬起头,那双眼睛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

“陈爱卿,是觉得朕做错了?”

陈正挺直了那把老骨头。

“为人子者,当为生母讳。太妃娘娘也曾抚育陛下,有母子之名。如今……”

“够了。”

环汔打断了他。

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冰冷。

“甄家罔顾皇恩,鱼肉百姓。朕抄他,是为国法,与太妃何干?”

“至于母子之名……”

环汔的嘴角,逸出一声轻不可闻的嗤笑。

“朕的生母,早就死了。”

“陈爱卿若是觉得朕刻薄,大可辞官归去,朕绝不挽留。”

陈正浑身一颤,那张满是褶皱的老脸,瞬间血色褪尽。

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看着那张冷酷的帝王面孔,最终只能颓然叩首。

“臣……失言。”

一场风波,就此被强硬地压下。

但另一波暗流,却又紧随而至。

几位宗室元老与内阁重臣交换了一个眼神,一齐出列。

“陛下,国本乃江山社稷之根基。如今朝局刚定,还请陛下早立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来了。

冯渊站在百官之前,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一尊没有感情的石雕。

随着“早立太子”四字出口,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身后属于皇子队列的方向,有两道呼吸,瞬间变得急促起来。

二皇子秦王环茏,肥胖的身躯微微前倾,脸上强作镇定,额角却已渗出细汗。

六皇子齐王环苁,尖瘦的脸上,一双眼睛里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紧张。

“臣附议!秦王仁厚,是储君之选!”

“臣附议!齐王聪敏,是储君之选!”

请立储君的呼声,此起彼伏。

龙椅上的环汔,脸色纠结起来。

大殿内的气氛,再次绷紧。

忽然,环汔的目光,落在了冯渊的身上。

那份彻骨的冰冷,终于消融了些许,转为一种复杂的、带着探寻意味的审视。

“燕王。”

皇帝开口了。

“你觉得,此事当如何?”

一瞬间,整个大殿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汇聚到了冯渊身上。

二皇子和六皇子,更是屏住了呼吸,眼神死死地盯着冯渊的背影。

冯渊缓缓抬起头,迎上皇帝的视线。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回陛下。”

“立储乃国之大事,关乎百年基业,不可不慎。”

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二位殿下皆是人中龙凤,但诸位皇子之中,亦不乏贤才。”

“臣以为,储君之位,德行为先,才干为次。陛下正值盛年,不妨多加时日,细细考量,择最优者立之,方是社稷之福。”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肯定了二皇子和六皇子,又将其他皇子也拉了进来。

最关键的是,他将最终的决定权,又原封不动地,恭恭敬敬地,还给了皇帝。

“多加时日,细细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