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长夜校准者 > 第32章 荆棘之路

第32章 荆棘之路(2 / 2)

林默迅速调出全程录像。画面中,李锐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但监测数据清楚地显示了一次完整的情感体验过程——虽然极其短暂。

他在压抑。林默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不是不能感受,而是在感受之后立即压抑。

这个发现改变了一切。李锐不是失去了感受能力,而是建立了一个自动化的压抑系统。

随后的日子里,林默开始尝试干预这个压抑过程。他设计了一套精密的神经反馈训练,帮助李锐学习延长那宝贵的情感体验窗口期。

过程就像教一个瘫痪的人重新走路一样艰难。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倒退和挫折。有些时候,李锐会变得极其焦虑,防御机制反而更加坚固;有些时候,他又会陷入更深的麻木,仿佛在惩罚自己那一瞬间的。

最艰难的是,林默不得不面对自己能力的极限。有多少次,他在深夜独自站在实验室里,面对满墙的数据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有多少次,他怀疑自己是否在做一个上帝的游戏,试图改变一个根本不可改变的事实。

但每当他要放弃时,总会想起那个1.2秒的瞬间——那个证明改变可能的瞬间。

第六十三天,李锐在训练中突然站起身,走向窗边。这个简单的动作,对于长期处于近乎木僵状态的他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

雨停了。他轻声说,声音因久未使用而粗糙沙哑。

实验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是三个月来他第一次自发地观察并评论外部世界。

林默轻轻走到他身边,保持着一个不会造成压迫的距离:是的,雨停了。

他们并肩看着窗外。天空依然阴沉,但云层中透出几缕阳光,像希望的手指触摸着湿漉漉的大地。

小时候...李锐的声音几乎像是耳语,雨停后,我常去找蜗牛。它们会爬出来...在湿叶子上留下银色的痕迹。

这段话说完,监测仪器显示他的生理指标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波动——不再是单纯的压抑或释放,而是一种新的、更加整合的模式。

林默没有立即回应,只是静静地站着,让这个时刻自然延展。他知道,任何一个错误的反应都可能让这脆弱的连接再次断裂。

当李锐最终转身离开窗边时,他的步伐似乎稍微轻快了一些,尽管他的表情依然平静。

那天晚上,林默在实验日志上写道:

第63天。观察到自发性情感表达持续时间为3.4秒。防御机制响应时间延迟0.8秒。不是治愈,但证明改变是可能的。

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长而艰难。李锐的康复将会是一个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进程,充满了倒退和挫折。也许永远不会有完全的那一天,也许某些伤痕将会永远存在。

但那一刻,站在实验室的窗前,看着城市渐渐亮起的灯火,林默第一次允许自己感受到一丝微弱的希望。

那不是胜利的喜悦,不是突破的狂喜,而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坚韧的认知:即使在最深的黑暗中,改变也是可能的。不是通过奇迹,而是通过无数个微小瞬间的累积;不是通过强行突破,而是通过耐心的理解和尊重。

而这个过程本身,也许就是心理学最深刻的真相——不是关于治愈,而是关于陪伴;不是关于答案,而是关于问题;不是关于终点,而是关于旅程。

窗外,又下起了细雨。但这一次,林默看到的不是障碍,而是生命本身的韵律——有时滂沱,有时细微,但永远在流动,永远在变化。

而他们的工作,就是在这流动中,找到那些可能的方向,那些可能的连接,那些可能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