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悄然而至,校园里银装素裹。苏婉站在教室窗边,指尖在结霜的玻璃上画着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她的目光追随着楼下林默的身影,直到他消失在教学楼入口。
是时候改变策略了。既然直接针对林默效果有限,那就从他最珍视的人开始。就像下围棋,有时候需要先围住对方的棋子,再慢慢收紧气口。
第一个目标是林默的姐姐林静。
苏婉通过学生会的关系,拿到了校友联络表。林静毕业于本校,现在在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完美。
她注册了一个匿名邮箱,精心编写了一封举报信,指控林静在最近的项目中存在“专业失职”。信中的细节半真半假,足以引起调查,又难以立即证伪。
邮件发送给事务所的合规部门,同时抄送给了几个行业论坛。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会自行扩散。
一周后,林默请了半天假。苏婉“偶然”听到老师们的谈话:林静被停职调查,林默去陪同参加听证会。
当天晚上,苏婉给林默发了条消息:“听说你姐姐的事了,需要帮忙吗?我认识几个律师。”
林默的回复很简短:“谢谢,不用。”
苏婉看着手机屏幕,嘴角微微扬起。第一步成功。
第二个目标是林默的父亲。
林父是科研院所的研究员,最近正在申请一个重要课题的经费。苏婉通过父亲的关系网,了解到评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
她没有直接攻击,而是采用了更巧妙的方式:以“关心科研诚信”的名义,向几位评审委员发送了精心整理的“参考资料”——其中暗示林父的过往研究成果可能存在数据问题。
同时,她在学术论坛上发起了一个关于“科研伦理”的讨论,巧妙地引用了林父的几篇论文作为例子,提出一些“疑问”。
效果立竿见影。林父的经费申请被暂缓,需要补充说明材料。
那几天,林默明显有些心不在焉。有一次数学测验,他甚至犯了一个罕见的计算错误。
苏婉在日记中记录:“day 89: 目标出现焦虑迹象。家庭压力开始显现。”
但最精致的操作是针对林默母亲的。
林母是中学教师,正在评选特级教师。苏婉研究发现,评选最看重教学成果和师德评价。
她先是匿名举报林母“违规补课”——这在学校是公开的秘密,但通常不会被追究。然后,她伪装成家长在教育投诉平台留言,质疑林母的教学方法“过于严格,伤害学生心理健康”。
最致命的一击是:苏婉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合成了一段音频,模拟林母的声音说了一些歧视性言论。这段“录音”被巧妙地传播到家长群中。
尽管最终被证明是伪造的,但伤害已经造成。林母的评选被无限期推迟。
那天晚上,苏婉看到林默独自在操场上跑步,一圈又一圈,直到精疲力竭。她站在阴影里观察,像科学家记录实验数据。
是时候收网了。
苏婉开始接近林默,以“关心”的名义。她带来 hoade 的饼干,推荐减压的方法,甚至组织同学为林家募捐——当然,被林默婉拒了。
“让我帮你吧,”她真诚地说,“至少让我当个倾听者。”
在她的精心策划下,林默的社交圈不断缩小。朋友们因为各种原因渐渐疏远,老师们被误导认为他“家庭问题严重影响学习”。甚至他常去的图书馆自习室,也总有人“不小心”打扰他。
林默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孤立。但令苏婉不安的是,他依然保持着那种可怕的冷静,仿佛在配合她的实验。
转折点发生在寒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