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851章 淮扬药香起,故园入梦来

第851章 淮扬药香起,故园入梦来(2 / 2)

他一边说一边开方,狼毫笔在纸上划过,留下工整的字迹:“荆芥三钱,防风三钱,紫草五钱……”写完又叮嘱,“药要武火煎开,再文火煎一刻钟,每隔两个时辰喂一次,每次半碗。另外,用金银花煮水给孩子擦拭身体,别用冷水,免得失了汗孔。”

知府在一旁听得仔细,见林辰用药沉稳,不像那些故弄玄虚的游医,心里安定了些:“先生放心,府里定按方施治。只是……这痘疹凶险,真能稳住?”

“只要别让孩子抓破疹子,不继发感染,三天后热退疹出,就无大碍了。”林辰收拾药箱时,瞥见桌上的药碗,里面剩着些黑色的药渣,“之前用的药里有麻黄?”

知府点头:“前几日请的大夫说孩子发烧,用麻黄发汗。”

林辰摇头:“痘疹最怕过汗,会耗伤津液,反而让热毒内陷。以后再用药,切记避开峻烈的发汗药。”他从药箱里拿出一小包刚制好的薄荷糖,“等孩子退烧了,给她含块这个,能清口。”

离开知府衙门时,夕阳正穿透云层,给屋檐的琉璃瓦镀上层金。林辰没直接回药铺,而是绕到了城南的码头。运河上的商船来来往往,桅杆上的旗子在风中猎猎作响,有苏州府的药商,有湖广的粮贩,还有些异域打扮的商人,正指挥着伙计搬运香料。

他站在码头的石阶上,看着一艘乌篷船缓缓靠岸,船头立着个熟悉的身影——青灰色的短褂,肩上搭着个洗得发白的药囊,不是阿木是谁?

“林辰大哥!”阿木也看见了他,惊喜地喊着,几步跳上岸,手里还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用稻草裹好的浙贝母,“青禾姐让我给你送些新收的浙贝母,说你这儿的药圃该补种了。”

林辰接过竹篮,浙贝母的鳞茎饱满,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触手可及的踏实感让他眼眶微微发热。“你们怎么来了?”

“村里的药铺进了批新药材,我送完货顺道来看看你。”阿木挠挠头,眼睛却不够用似的打量着码头,“扬州府可比咱村热闹多了!青禾姐本想来,可药铺走不开,让我给你带了封信。”

信是青禾的字迹,娟秀的小楷写着村里的事:张婆婆的咳嗽好了,李婶的孙子进了县里的学堂,苏文轩新编了本《乡村药草简易辨识》,阿木编的竹药篮还被县城的药铺定做了一百个……最后一句写着:“药圃的紫苏该收了,记得晒干存好,冬天泡茶喝,暖身子。”

林辰把信折好,放进贴身的布袋,那里还装着半枚沈氏玉珏——如今它不再是复仇的信物,倒像个念想,提醒着他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

回到药铺时,柳轻烟已经走了,只留下字条:“湖广事急,先行一步。王师傅的制盐图谱已带走,勿念。”药圃里,小三子和阿福正忙着给石斛搭遮阳棚,雨后天晴的阳光透过棚顶的竹篾,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阿木蹲在药圃边,指着刚种下的浙贝母种苗:“林辰大哥,这苗得盖层稻草,防鸟啄。青禾姐说,你们当年在村里种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林辰笑着点头,和他一起往种苗上盖稻草。指尖触碰着湿润的泥土,混着浙贝母的清苦气息,竟与记忆里村里的药圃味道重合。他想起那年在村西的盐碱地,大家一起挖盐池的热闹;想起青禾递来的薄荷茶,带着淡淡的清凉;想起阿木编的竹篮,总是缀着朵紫苏花……

暮色渐浓时,药铺的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晕里,阿木正在灶房炖鱼,锅里咕嘟着的,是他从村里带来的五味子,酸香混着鱼的鲜,在屋里漫开。林辰坐在柜台后,翻看晚晴寄来的《南北草药图谱》新刊本,上面不仅有青禾补画的北方药材,还有他添的江南草药,每一页都透着众人的心血。

窗外的月光爬上药柜,照在那半枚玉珏上,泛着温润的光。林辰知道,那些惊心动魄的过往,早已化作药圃里的晨露、盐池里的结晶、账本上的字迹,融入了这寻常的日子。而远方的故园,那些牵挂的人,就像这药香,看似清淡,却始终萦绕在心头,让每一个平凡的晨昏,都有了沉甸甸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