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707章 归圃话秋,脉连九州

第707章 归圃话秋,脉连九州(2 / 2)

药商千恩万谢地走了,王掌柜却不走,搓着手笑道:“李先生,镇上想请您去开堂授课,教教咱们镇上的郎中认药配药。您看……”

“明日我去镇上。”李雪点头,“不光教认药,还要把《五域医方汇录》里的常见病方子抄给他们,让寻常百姓也能照着调理。”

王掌柜喜出望外,连忙去通知镇上的郎中。李雪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外婆曾说:“医道的最高境界,不是治好了多少疑难杂症,是让寻常人都懂些医理,少生病,不生病。”如今看来,这愿景正在一点点实现。

开堂授课那天,镇上的药铺挤满了人,有郎中,有药农,甚至还有些寻常百姓,手里捧着纸笔,想记下些实用的方子。李雪站在柜台后的小台上,从最基础的“风寒感冒”讲起,教他们用终南的生姜配江南的紫苏,煮水喝就能驱寒;又讲“湿热黄疸”,说漠北的茵陈配岭南的栀子,效果最好。

“李先生,女子产后总腰疼,有什么法子?”一个穿布裙的妇人怯生生地问。

李雪笑着回答:“用西域的锁阳炖羊肉,再加点终南的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比喝红糖水管用。”她从药囊里取出些锁阳和杜仲,递给妇人,“回去试试,若是管用,就告诉街坊们。”

妇人千恩万谢地接过,周围的人也纷纷提问,从孩童的积食到老人的咳喘,李雪都一一解答,声音温和,道理浅显,听得众人频频点头。

回到药圃时,夕阳已染红了半边天。举子们正在晒药场分拣新收的冰魄草籽,带水纹的放一个陶罐,带雪纹的放另一个,还有些青黑相间的,被小石头单独放在个小瓷碗里,说是“留着给皇上看的”。

“先生,您看这籽!”巴特尔举着一粒籽实跑过来,这籽比寻常的大了一圈,一半青黑,一半莹白,像揉在了一起,“是从西南带回的青蒿旁长出来的冰魄草结的籽,是不是‘抗瘴冰魄’?”

李雪接过籽实,对着光看,里面的纹路果然既有水波,又有雪痕。“是个好兆头。”她笑着说,“明年春天种上,说不定真能长出能抗瘴气的灵草。”

夜幕降临时,药圃燃起了篝火。举子们围着篝火唱歌,巴特尔唱着漠北的牧歌,乌兰哼着雪域的调子,阿禾则教大家唱江南的民谣。李雪坐在火堆旁,看着白狐蹲在兰草圃边,小鹿青芽依偎在它身旁,忽然觉得,这药圃早已不是一方孤立的天地。

它像一颗明珠,被五域的灵脉串起,江南的水是它的温润,漠北的土是它的厚重,西域的沙是它的坚韧,雪域的冰是它的纯净,而终南的根,深深扎在这一切的中央,汲取着养分,也滋养着四方。

“先生,您说明年春天,皇上会喜欢咱们的药圃吗?”小石头靠在李雪身边,眼里满是期待。

李雪望着夜空中的星辰,腕间的灵纹泛着淡淡的青光,与冰魄草的蓝光交相辉映:“会的。因为这里没有奇花异草,只有用心种下的希望;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踏踏实实的日子。”

她知道,无论皇上是否到来,药圃的故事都会继续。冰魄草的籽会撒向更远的地方,举子们会带着五域的医道走向九州,而终南山的药圃,会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这片土地,看着新苗破土,看着远方归来,在岁月里,静静书写着“一脉相承,万药共生”的传奇。

秋风吹过,药圃的草木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应和着这无声的承诺。而那些饱满的籽实,在陶罐里沉睡着,等待着春天的召唤,等待着在新的土地上,长出新的希望,将这医道的根脉,连向更广阔的九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