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627章 药香藤影再相逢

第627章 药香藤影再相逢(1 / 2)

林辰背着行囊走出云栖山时,衣襟上还沾着菩提藤的清香。山下的官道上车马往来,尘土飞扬,与山上的清幽判若两地。他买了张东州舆图,手指划过“望溪镇”三个字——李雪说她在这镇上的“回春堂”坐诊,离此地不过两日路程。

“老丈,搭车不?”一辆骡车停在路边,车夫是个憨厚的汉子,车斗里装着些藤编的箩筐,筐沿贴着张红纸,写着“回春堂药材专用”。

林辰眼睛一亮:“你是回春堂的?”

“是啊!”车夫咧嘴笑,“俺叫王二,给回春堂送药材的。老丈也去望溪镇?上来吧,正好顺路!”

骡车晃晃悠悠地往前走,车斗里的藤筐随着颠簸轻轻碰撞,发出“咯吱”的声响。王二说这些筐都是镇上的张老汉编的,用的是望溪镇特有的“软筋藤”,柔韧又轻便,装药材最合适。“就是张老汉年纪大了,编不动了,”王二叹了口气,“现在镇上的年轻人,没几个愿学这手艺。”

林辰摸着藤筐的纹路,编得确实扎实,只是收口处略显潦草,想来是老人力不从心。“我倒会些编藤的法子,或许能帮上忙。”

王二眼睛瞪得溜圆:“真的?那可太好了!回春堂的李大夫总说,这些藤筐要是编得再精细些,能多装不少药材呢!”

提到李雪,林辰心里泛起暖意。他从行囊里取出那片慧能大师送的菩提藤叶,叶子背面的“静”字在阳光下透着淡淡的绿——这趟下山,他心里少了些赶路的急躁,多了份“随遇而安”的从容,倒真应了大师说的“藤随境生”。

望溪镇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镇口的老槐树上挂着个藤编的幌子,写着“回春堂”三个黑字,风吹过,幌子轻轻摇晃,像在招手。林辰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熟悉的声音,清脆得像山涧的泉水:“王大叔,今天的药材晾好了吗?那批‘云雾藤’得放在通风的地方,不然容易发霉。”

“雪姑娘,这不是带了位会编藤的老丈来嘛!”王二的大嗓门在药铺里回荡。

李雪从柜台后探出头,看见林辰,手里的药杵“当”地掉在石臼里:“师伯?您怎么来了!”她快步迎出来,月白长衫的下摆扫过地上的药渣,带起阵淡淡的药香,“我还想着忙完这阵去云栖山看您呢!”

药铺里的伙计们都好奇地打量林辰,李雪笑着介绍:“这是我师伯,百草谷来的藤艺大师!”

林辰摆摆手,目光落在药铺的货架上——那些装药材的抽屉,拉手竟是用不同的藤条做的:装“红藤”的抽屉用红藤心做拉手,装“云雾藤”的用云雾藤的气根,既好辨认,又透着巧思。“这些都是你弄的?”

“嗯,”李雪脸颊微红,“上次听您说藤有‘自性’,就想着让药材和藤配着,取用也方便。”她指着墙角的药碾,碾槽外缠着圈软筋藤,“您看这个,以前总磨手,缠上藤条就舒服多了。”

正说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匆匆进来,孩子发着高烧,小脸通红。李雪立刻放下手里的活,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翻开眼皮看了看:“是风寒入体,得用‘麻黄藤’和‘生姜’煎水,再配上‘暖藤贴’敷额头。”

她转身从抽屉里取药,动作麻利,一边包药一边嘱咐:“这藤贴是用软筋藤编的,里面裹着艾草,加热后敷在额头,能散寒气,记得半个时辰换一次。”

林辰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这药铺里的藤,比云栖山的菩提藤更有生气——它们不是供人观赏的,是真真切切在帮人治病,在过日子。

傍晚关了药铺,李雪带着林辰去镇上的张老汉家。老人正坐在院门口编藤筐,手指抖得厉害,编好的筐底歪歪扭扭。“张爷爷,您看谁来了?”李雪喊道。

张老汉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丝光亮:“是……是林先生?”他年轻时去过百草谷,见过林辰的师傅编藤,“您还记得我不?三十年前,我跟您师傅学过编‘方底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