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626章 云深之处有藤师

第626章 云深之处有藤师(1 / 2)

离开茶木村时,李雪往林辰的行囊里塞了两罐药膏,罐口用云雾藤的软藤封着,说是防潮。“师伯,您往南走会经过‘云栖山’,那里的‘老藤禅院’住着位慧能大师,”她指着地图上的标记,“大师不仅佛法精深,还懂‘藤禅’,您去了一定能遇上知己。”

林辰把地图折好,塞进藤编行囊的夹层:“我记下了。你在镇上行医,也多保重。”竹杖叩击着青石板路,看着李雪的身影消失在茶木村的晨雾里,他忽然觉得这趟旅途,像被藤条串起的珠子,每颗都闪着暖光。

云栖山的路比棋盘山更陡,石阶上长满了青苔,两侧的古藤盘在松树上,垂下来的气根像老人的胡须,拂过脸颊带着湿润的凉意。林辰拄杖而行,竹杖插进石缝时,总带出些细碎的藤叶——这是“听涛藤”,叶边有锯齿,风过时会发出沙沙的响,像在说山路的险。

“施主请留步。”一个小沙弥从竹林里钻出来,手里提着个藤编的篮子,里面装着刚采的野菌,“师父说今日有远客来,让我在此等候。”

林辰跟着小沙弥往山深处走,越往上走,藤越密,连石阶旁的石灯都是藤制的,灯罩上编着“卍”字纹,灯光透过藤纹洒在地上,像朵慢慢绽放的花。小沙弥说:“这些藤都是慧能大师亲手编的,他说藤性柔而有骨,像佛法里的‘忍辱’,能弯却不折。”

转过一道弯,眼前忽然开阔。一座青瓦禅院藏在云里,院墙是用老藤和石头砌的,门楣上挂着块木匾,写着“老藤禅院”,匾边缠着圈“佛珠藤”,藤节鼓鼓的像串天然的念珠。

“林施主,别来无恙?”禅院门口站着位老僧,灰布僧袍的袖口补着块藤布,手里转着串藤制的念珠,每颗珠子上都刻着个“静”字。

林辰心里一动——这老僧的眉眼,竟与他年少时见过的一位游方僧人有些相似。“大师认得我?”

慧能大师笑着侧身让他进门:“二十年前在百草谷,曾见施主跟着令师编‘同心藤’,那时施主还是个少年,编错了结就脸红。”

林辰恍然。二十年前确实有位僧人在百草谷住过半月,每日帮着师傅整理藤材,沉默寡言,却总在他编错藤结时,递过杯藤叶茶。原来竟是慧能大师。

禅院的天井里,种着株罕见的“菩提藤”,藤叶像缩小的菩提叶,脉络清晰如网。大师指着藤下的石桌:“施主尝尝这‘藤心茶’,用菩提藤的嫩芽炒的,能静心。”

茶盏是粗陶的,杯底却用藤针刻着朵莲花。林辰呷了口茶,清苦里带着回甘,像极了人生的滋味。“大师在此山住了多久?”

“三十年了。”慧能大师捻着藤念珠,“当年见云栖山的藤被山民乱砍,编些粗劣的物件,可惜了这好材料,就留了下来。”他指着禅院的梁柱,“这些柱子外都缠了层‘护心藤’,能防蛀,还能缓冲风雨的力道,比刷漆管用。”

林辰细看那些藤,缠得极有章法,三股一组,绕着柱子螺旋而上,既不影响美观,又护住了木头。“这缠法,是‘三谛结’吧?”他想起师傅说过,这结源自佛法“空谛、假谛、中谛”,编时需心无杂念。

“施主好眼力。”慧能大师眼中闪过赞许,“编藤如修禅,心不静,结就散。当年见施主编‘同心藤’时急着求快,结编得虽紧,却少了份从容。”

林辰脸上一热。二十年前他确实如此,总想着编得比师兄快,却常因急躁弄错步骤。师傅说他“手巧心不静”,今日被大师点破,倒像被藤条轻轻抽了下,醒了神。

午后,慧能大师带林辰去看后山的“藤藏经阁”。那是座依山而建的阁楼,屋顶用藤瓦铺就,下雨时雨声落在藤瓦上,像在念诵经文。阁里的书架都是藤制的,架上摆着些手抄的经书,书套是用“防蛀藤”编的,几十年过去,书页依旧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