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谷的夏至总带着股铺天盖地的绿。日头把天空晒得发蓝,药圃的紫菀新苗已经蹿到半尺高,叶片层层叠叠,把田垄遮得密不透风,连阳光都只能透过叶隙,在地上洒下细碎的金斑。林辰踩着草叶往暖房走,裤脚沾着的草籽里混着薄荷的圆叶,走一步,就有清冽的香气跟着飘,像在身后拖了条无形的香带。
“林先生!周校长在教我们‘辨苗情’呢!”小石头举着片发黄的紫菀叶跑过来,叶片边缘卷着焦边,“说这苗是‘伤了暑’,得赶紧遮荫,不然就枯死了!”
暖房的竹架上搭着新编的遮阳网,是用芦苇叶和紫苏秆混编的,既透气又挡光。周鹤叔正用拐杖拨开紫菀苗,查看根部的土壤:“当年婉妹总说,夏至的苗最‘娇气’,”老人指着土里的蚯蚓粪,“你看这土,板结了,水渗不下去,苗根就闷坏了,得松松土,再浇点‘凉心水’——就是井水,晒过的水烫根,凉水解暑气。”
孟书砚从西域商队那里带回个铜制的洒水壶,壶身上刻着紫菀花的图案,是巴特尔跟着银匠学錾的。“阿古拉说,西域的紫菀苗也犯‘暑气’,”他往壶里灌井水,铜器反射的光落在叶上,晃得人眼晕,“其其格在苗垄上搭了遮阳棚,用的是羊毛毡,说‘比芦苇叶结实,能挡住戈壁的热风’。”
其其格画的遮阳棚图样铺在田埂上,毡子边缘缀着小石子,能抗住大风,旁边写着“棚子留了透气缝,像百草谷的网,苗能喘气”。巴特尔还在图旁画了个太阳,被棚子遮去大半,旁边打了个叉,大概是在说“让太阳别太凶”。
沈念提着个竹篮,里面是刚做的薄荷凉粉,粉里掺了紫苏汁,呈淡紫色,浇上蜂蜜和醋,吃起来冰凉爽滑。“这是春杏姐教的,”她给每个查看苗情的药童递了碗,“苏婉堂的女孩子们也在给江南的紫菀遮荫,说她们用的是荷叶,既能挡光,烂了还能当肥料,一举两得,是学的咱们‘就地取材’的法子。”
雷大叔扛着把大锄头过来,锄头刃上还沾着新翻的泥土。“沈三从玉泉河捎来的新草席,”他把草席铺在紫菀苗旁的空地上,席子的清香混着泥土味,“张奶奶说分号的药圃也搭了凉棚,孩子们在棚下挂了风铃,说‘风吹铃响,能给苗解闷’,还说这是听小石头讲的百草谷的故事。”
小石头捧着凉粉碗,忽然指着远处的树荫:“林先生,你看那是什么在蹦?”只见几只绿色的蚂蚱在紫菀叶上跳,却没啃食叶片——药童们在田边种了圈薄荷,蚂蚱怕那股清苦气,不敢靠近。
“这是其其格教的‘驱虫法’,”林辰笑着说,“她在西域的苗垄边种了沙棘,沙棘的刺能挡野兔,咱们种薄荷挡蚂蚱,异曲同工。你看,不管在草原还是谷里,护苗的法子总能想到一块儿去。”
午后的蝉鸣最稠,像在天上织了张声网,把整个山谷都罩住了。林辰带着药童们给紫菀苗松土,锄头下去,能听见土壤“咔嚓”开裂的声,混着蝉鸣,倒像支热闹的曲子。“松土要顺着根须的方向,”他示范着把锄头往斜里带,“别把根挖断了,就像说话得顺着情理,不能硬来,伤了和气。”
周鹤叔坐在竹棚下,看着孩子们干活,忽然开口:“婉妹当年总说,夏至的热是‘养气的热’,苗在这时候长得最快,就像人在年轻时最能拼,得趁这股劲长结实了,不然到了秋天,就结不出好籽。”他指着那些长得最壮的紫菀苗,“你看它们,叶片直挺挺的,一点不蔫,这就是肯使劲的苗。”
孟书砚在给阿古拉写信,信纸垫在草帽上,上面画着松土的图样,旁边写着“咱们的薄荷驱虫法很管用,你们也试试在沙棘旁种点,双保险”。他还画了个小小的温度计,说“这东西能测水温,浇苗时看一眼,就知道凉不凉”。
雷大叔从灶房端来桶酸梅汤,里面加了冰块,冰得碗壁都凝着水珠。“张奶奶说,夏至喝这个最败火,”他给每个人舀了一碗,“还说分号的孩子们用紫菀叶做了‘凉扇’,扇面上晾着干花,说‘扇风带香,能给苗送凉’,是学的沈念姐做香囊的法子。”
其其格托商队带来个小布偶,是用紫菀秆和羊毛做的,穿着西域的小褂,手里举着片沙棘叶,说是“给苗做的守护神”。“她说这布偶能吓走鸟雀,”沈念把布偶挂在竹棚上,“让百草谷的苗也能像西域的苗一样,安安稳稳长大。”
傍晚,夕阳把紫菀叶染成了金绿色,蝉鸣渐渐稀了些,像曲子弹到了尾声。周鹤叔坐在竹棚下,喝着酸梅汤,忽然对林辰说:“婉妹当年总说,夏至的浓荫里藏着‘生生不息’——你看这苗,踩着最热的天往上长;你看这蝉,在土里待了几年,就为这一个夏天的唱。万物都在拼,咱们做医的,更得拼着把药草养好,才能对得起这份生劲。”
林辰望着天边的晚霞,觉得这夏至的热,不是熬人的,是养人的——养着苗的生长,养着虫的鸣叫,养着南北西东的牵挂,在最热烈的日子里,把根扎得更深,把叶伸得更远。就像娘说的:“医道的热,得像夏至的日头,照到每个角落,让该长的都长,该活的都活。”
入夜,暖房的灯亮着,案上摆着孟书砚抄的《夏至护苗歌》:“夏至热,苗要遮,井水浇,土要松;薄荷绕,虫不扰,勤查看,苗儿壮……”字迹被晚风拂得微微动,像在轻轻念诵。
林辰翻开《百草续录》,在新的一页写下:
“夏至浓荫,荫的是苗,盛的是生。西域的毡棚、江南的荷叶、谷里的凉网,都在这稠稠的绿里,藏着对生命的敬。苏婉先生说‘医道在顺势’,原来最好的顺势,不是躲着热,是借着热,让每株苗、每个人,都在最盛的时节里,活出最壮的样子。”
窗外的蝉鸣还没歇,“知了知了”的,像是在应和。远处的药圃在月光下泛着墨绿,叶片的影子在地上轻轻晃,像在为这夏至的繁盛跳舞。百草谷的夏天,就这么在铺天盖地的绿里、在生生不息的生长里、在满室的清凉药香里,变得愈发浓烈,像那些最壮的紫菀苗,里面藏着的,是整个秋天的饱满,和那些,永远盛不败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