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433章 梦回术室识针石,谷中妙手续生机

第433章 梦回术室识针石,谷中妙手续生机(1 / 2)

暖房的药炉上,砂锅正咕嘟作响,飘出当归与黄芪的混合香气。林辰趴在案头,手边摊着慧能大师抄录的《药宗针经》,书页上的“百会穴”“涌泉穴”旁,密密麻麻标着他的注解。连日来整理药圃、修补药库,加上心头萦绕的身世疑云,让他眼皮越来越沉,最终抵不住倦意,伏在书上睡了过去。

意识沉入一片白光,耳边传来规律的“滴滴”声。林辰猛地睁眼,发现自己站在一间亮得晃眼的房间里,四周是金属器械和玻璃柜,穿着绿衣的人戴着蓝色口罩,正围着一张铺着白布的床。床上躺着个人,胸口覆盖着绿色的布单,露出的手臂上插着透明的管子,里面的液体正缓缓滴落。

“林医生,准备好了,开始麻醉。”一个戴眼镜的绿衣人回头说,脸上的口罩随着说话鼓起。

林辰低头,发现自己也穿着绿衣,手里握着把闪着银光的小刀,刀刃锋利得能映出人影。“这是……阑尾切除术,”他脑中突然涌入一段记忆,“患者急性阑尾炎,需要开腹切除。”

他走到床边,看着心电监护仪上跳动的曲线,听着麻醉师报出的血压数值,手指握着刀柄,稳定得没有一丝颤抖。划开皮肤时,刀刃切开组织的触感清晰可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的力度、缝合时针线的角度……每一个动作都熟稔于心,仿佛做过千百次。

“止血要彻底,不然术后会感染。”他低声说,声音透过口罩传出,带着种奇异的镇定。旁边的护士递来镊子,他夹起一块浸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伤口边缘——那动作,竟与他平日给患者清理疮口时如出一辙。

缝合皮肤时,他用的是“皮下缝合”,针线在皮肉下穿梭,最后只留下一道细微的痕迹。“这样疤痕小,恢复快。”他解释着,脑海里突然闪过《药宗针经》里的话:“针石之道,在于损有余而补不足,动刀如用针,需轻、准、柔。”

白光再次涌来,器械的“滴滴”声变成了暖房药炉的“咕嘟”声。林辰猛地抬头,案上的《药宗针经》还摊开着,书页上沾了点口水,砂锅的药汤已经沸了,溢出来的药汁在炉台上积了一小滩。

“林辰哥,你流口水啦!”沈念端着刚画好的“穴位图”走进来,图上用红笔圈着“阑尾穴”,旁边写着“治腹痛如绞”,“周鹤叔说你这几天太累,让我给你炖了点黄精粥。”

林辰摸了摸嘴角,心脏还在砰砰直跳。梦里的手术场景太过清晰,那些器械、步骤、甚至止血钳的冰冷触感,都不像是虚幻。他看着沈念图上的“阑尾穴”,突然想起刚才缝合的伤口位置——竟与这穴位所在的右下腹部完全吻合!

“这穴位,你是怎么知道的?”林辰指着图问。

“秦伯寄来的《民间奇穴录》上看的呀,”沈念指着书页,“上面说‘下腹绞痛,刺阑尾穴,辅以针刺足三里,立效’。怎么了?”

林辰拿起《药宗针经》,翻到“腹部诸穴”篇,果然有“按之痛甚,为肠痈,可刺之”的记载。他突然明白——梦里的“手术”,与这针经、奇穴,竟是异曲同工!无论是用刀切除病灶,还是用针刺穴疏导,核心都是“去除病根,恢复生机”。

未时的晒药场,几个武僧正在翻晒新采的金银花。突然,谷口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个牧民抱着个孩子跌跌撞撞冲进来,孩子脸色惨白,双手捂着肚子,疼得蜷缩成一团,额头上全是冷汗。

“林先生!救救孩子!”牧民泣不成声,“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喊肚子疼,在地上打滚,还吐了好几次!”

林辰赶紧抱起孩子,手指按在他的右下腹部——那里硬得像块石头,轻轻一碰,孩子就疼得尖叫。这症状,与梦里的“急性阑尾炎”一模一样!

“是肠痈,”林辰沉声道,“沈念,拿针来!阿默,烧热水,准备干净的布巾!”

沈念手忙脚乱地找出银针,按照图上的位置,在孩子的“阑尾穴”和“足三里”各扎了一针。林辰运起内劲,指尖在针尾轻轻捻动,银针微微颤动,孩子的惨叫声渐渐小了些。

“光扎针不够,”林辰皱眉,孩子的肚子还在发硬,体温也开始升高,“这是热毒壅结,已经成脓,必须把脓排出来,不然会出人命。”

周鹤叔凑过来看:“老法子是用‘排脓散’外敷,可这孩子疼得厉害,怕是等不及……”

林辰脑中闪过梦里的手术刀。他看向药库:“那里有新制的凡士林吗?还有消毒用的烈酒、最锋利的银匕。”

“你要做什么?”阿默警觉起来,“用匕首要慎重!”

“我要‘开个小口’,把脓放出来,”林辰的声音异常坚定,“就像田里的积水,不挖个沟排出去,苗就会死。这孩子的情况,拖不得。”

他让沈念把凡士林和烈酒拿来,又让武僧取来干净的布巾煮沸消毒。自己则用烈酒仔细擦拭银匕和双手,动作与梦里术前消毒时一般无二。

“林辰哥,这太危险了!”沈念拉住他的袖子,“要是弄不好,会大出血的!”

“相信我,”林辰看着孩子痛苦的脸,梦里缝合伤口的触感再次浮现,“我知道分寸。”

暖房的长凳上铺着干净的布单,孩子被周鹤叔按住,沈念拿着银针随时准备止痛。林辰深吸一口气,银匕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他回忆着梦里的解剖位置,避开腹部的主要血管,在最痛点轻轻划开一个半寸长的小口——

“噗”的一声,黄色的脓液顺着伤口流了出来,带着刺鼻的腥气。孩子疼得哼了一声,却没有之前那么剧烈的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