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279章 旧镖局的镖旗与未了诺

第279章 旧镖局的镖旗与未了诺(2 / 2)

林辰拿起锦囊,指尖刚触到红绸结,镇煞佩突然透出清冽的草木气,两块玉佩在锦囊上方转出光晕,映出片晃动的山影——三年前的望归庙,油灯下,阿蓝正给老和尚包扎被荆棘划破的手,她的青布衫袖口磨破了,露出细瘦的手腕,上面沾着崖边的泥土。“大师,真的有还魂草吗?”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弟弟快不行了,我娘说只有这草能救他。”老和尚捻着佛珠:“心诚则灵,等庙后的蓝花开了,草就醒了。”

“是‘寻药煞’。”云舒翻着《异闻札记》,书页间夹着片风干的蓝花瓣,与锦囊上的绣样分毫不差,“执念若系于救人,魂魄会附在信物上,阿蓝定是没找到还魂草,又放心不下弟弟,才让锦囊缠着魂。”

她指着札记里的批注:“草木有灵,执念为引,锦囊寄愿,生死不离。残页藏语,是未说完的叮咛。”西山方向飘来崖柏的香气,混着晨露的湿润,落在锦囊的残页上,竟让字迹边缘泛起层淡蓝,像极了阿蓝的名字。

正说着,石道尽头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个穿青布衫的姑娘背着药篓走来,篓子里露出几株刚挖的还魂草,草叶上的露珠滚落在地,竟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蓝花印。姑娘约莫十六七岁,眉眼清秀,只是眼下有淡淡的青黑,看到沈知意手里的锦囊,突然脸色煞白,踉跄着后退半步:“这是……阿蓝姐姐的锦囊!”

“你认识阿蓝?”林辰起身相扶。

姑娘稳住脚步,眼圈瞬间红了:“我叫阿青,是阿蓝姐姐的同村。三年前她为了找还魂草掉下山崖,我们都以为她没了,直到上个月,有人在山下的溪涧里捡到这个。”她从怀里掏出半块玉佩,玉质温润,上面刻着个“蓝”字,“这是她弟弟的平安玉,她总带在身上说‘能沾点福气’。”

阿青说,阿蓝的弟弟后来被路过的游医救了,只是身子骨弱,常年需要草药调理。她这次来西山,就是替阿蓝看看望归庙,也想找找姐姐当年没找到的还魂草,“我娘说,阿蓝姐姐那么好的人,定是化作草木守着这山了,我来多采些药,帮她接着救人。”

镇煞佩的光晕突然变亮,锦囊里的残页自己飘了出来,与阿青药篓里的还魂草相触,草叶上的露珠突然凝成个字:“崖”。

“去崖边看看。”林辰将锦囊递给阿青,“阿蓝的魂在指引我们。”

望归庙藏在西山的山坳里,庙门的漆皮早已剥落,门楣上的“望归”二字被风雨浸得模糊,却还能看出笔锋的温柔。庙后的菜园里,果然种着片蓝花,花瓣薄如蝶翼,在风中轻轻颤动,正是锦囊上绣的品种。老和尚的禅房里,药锄还靠在墙角,锄头上的泥土没擦净,像是昨天还用过。

阿青突然指着佛像后的石壁:“那里有字!”

石壁上刻着几行小字,是老和尚的笔迹:“阿蓝姑娘寻药至崖边,见还魂草未开,泣曰‘弟命危矣’。吾赠其引路绳,嘱‘待花开再来’,她却系绳于崖柏,曰‘若我不归,绳可引后来人’。”

三人顺着山路往崖边走,道上果然每隔几步就有棵崖柏,第三株的树干上,缠着圈褪色的麻绳,绳头系着个小小的木牌,刻着“还魂草在左”,正是阿蓝的字迹。崖边的石缝里,丛生着十几株还魂草,草顶的花苞鼓鼓的,像是随时会绽放。

云舒点亮青铜灯,灯光照向崖下,竟在半坡的灌木丛里看到个模糊的人影,穿青布衫,正往崖上挥手,手里举着株开花的还魂草,花瓣是纯净的蓝,与庙后的蓝花一模一样。

“是阿蓝姐姐!”阿青激动得落泪,“她找到药了!”

人影突然往崖上抛来什么,林辰伸手接住,是个小小的布包,里面装着株干枯的还魂草,草下压着张字条:“吾弟已愈,此草赠需者。望归庙的蓝花,是我种的,年年开,等你们来。”字条的落款是“阿蓝”,日期正是三年前她失踪的那天。

原来阿蓝当年找到了开花的还魂草,却在下山时失足摔伤了腿,被山下的猎户救了,等她养好伤回来,弟弟的病已经好了,她便跟着猎户去了远方,临走前在崖边种了还魂草,又托老和尚照看,说“若有像我一样急着救人的,就让草指引他们”。

崖下的人影对着他们深深一揖,渐渐消散在云雾里。阿青将干枯的还魂草小心收好:“我要把它带回村,告诉大家阿蓝姐姐没事,还要像她一样,在路边种满还魂草。”

回庙的路上,蓝花突然齐齐绽放,香气漫山遍野,像是在送别,又像是在欢迎。老和尚的禅房里,药柜的抽屉自己打开了,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十包草药,每包上都写着“治风寒”“疗跌打”,显然是阿蓝当年帮着整理的。

“老和尚和阿蓝,都在守着这庙,守着需要帮助的人。”云舒将半张残页夹回札记,“他们的执念,不是放不下,是想把善意传下去。”

离开望归庙时,阿青把阿蓝的锦囊挂在了庙门上,锦囊下系着张字条:“我叫阿青,若你需要帮忙,往西走三里,见蓝花处便是我家。”夕阳为庙宇镀上金红,崖边的还魂草在风中摇曳,像无数双温柔的手,指引着迷路的人。

林辰摸着行囊里的镇煞佩,玉佩的草木气渐渐平和,仿佛有阿蓝的声音在说:“别怕,有人等你,有草救你。”星引剑的剑穗轻轻晃动,与玉佩相和,像是在应和这山间的善意。

西山的暮色里,从此多了个采药的青布衫姑娘,她的药篓里总带着个蓝花锦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就把锦囊递过去,说“这是阿蓝姐姐留下的,会指引你找到希望”。而那些藏在锦囊里、字条上、草木间的善意,哪怕隔了三年,哪怕山高路险,只要有人记得、有人传递,就会像望归庙的蓝花,年年绽放,把温暖送到每个需要的角落,让“望归”二字,不止是等待,更是“总会有人等你回来”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