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79章 使团暗涌,秋深谋远

第379章 使团暗涌,秋深谋远(2 / 2)

九月末,乌孙使团埃米尔一行,在得到李凌的再次接见和正式回赠(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等)后,带着初步达成的协议和满满的收获感,启程返回西域。临行前,埃米尔特意向李玄业行礼告别,言辞恭敬,显然这位年轻世子的地位与表现,已给其留下深刻印象。

送走乌孙使团,狄道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李凌的工作并未轻松下来,他立即投入到年终政务的总结与来年规划的制定中。

十月初一,靖王府议事厅。年终政务会议召开。各曹署依次汇报本年度的政绩、钱粮收支、工程进度、刑狱治安等情况。总体而言,在经历战火洗礼后,北地郡在李凌的治理下,民生恢复迅速,经济稳步发展,军事实力增强,外交取得突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王爷,”周勃总结道,“今岁虽有多事之秋,然赖王爷运筹,将士用命,吏民同心,我北地可谓政通人和,仓廪充盈,武备修明,西陲略展。然,亦有不少需改进之处:边塞防务仍需加强,尤以应对匈奴小股窜扰为要;吏治考核需更严密,以防微杜渐;与西域交通,需建立更稳妥之机制;朝廷方面,需持续示以恭顺,化解猜疑。”

李凌认真听取汇报,对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则要求相关曹署限期提出整改方案。最后,他谈及来年规划:

“旧岁将尽,新岁将至。来年,我北地当秉持‘守成为主,稳健拓展’之策。内政上, 重点在于‘精耕细作’:吏治考核需更精细,赋税征收需更公平,民生工程需更务实。军事上, 重在‘巩固边防,练兵蓄锐’:完善烽燧体系,加强边境巡逻,提升部队训练水平,但暂不主动大规模出击。外交上, 核心是‘落实乌孙之约,稳步推进西进’:确保对乌孙援助到位,督促其履行承诺,同时继续经营河西,扩大西域商路。对朝廷, 则需‘谨守臣节,及时沟通’:按时足额缴纳贡赋,重大事项及时奏报,展现我北地忠贞不贰之心。”

“总之,”李凌强调,“未来一年,乃至数年,我北地需外示平和,内修实力,抓住匈奴新败、西域有隙之机,积攒力量,厚植根基。待时机成熟,方可图更大作为。”

众臣皆以为然,领命分头准备。

会议结束后,李凌独留李玄业。

“业儿,今岁你进步神速,为父甚慰。然,需知行百里者半九十。立储辅政,仅是开始;参与机要,更需谨慎。来年,你需在现有基础上,更深入地学习理政之道,尤其要关注吏治、财政、外交这三项关乎国运的根本。遇事要多思、多问、多察,切不可刚愎自用。为父会逐步将更多事务交予你处理,你要做好准备。”

“儿臣明白!定当谦恭勤勉,孜孜不倦,决不辜负父王期望与江山重托!”李玄业肃然应答,感受到父亲殷切的期望与沉甸甸的责任。

十月中,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北地郡进入了农闲时节,百姓开始准备过冬,官府则忙于年终盘点、修缮水利、整训军队等事务。靖王府发出的政令,指引着郡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世子李玄业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审阅年终决算报告,参与制定各部门的来年预算,其治理能力向着更专业、更精深的方向发展。

站在王府高台,眺望着狄道城内外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李凌心中感慨。过去的一年,充满挑战,也收获颇丰。边境的战火、内部的治理、西域的博弈、继承人的成长,交织成一幅复杂的画卷。如今,北地郡这艘航船,在经历了风雨洗礼后,正沿着既定的航线,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稳健前行。而前方的航道上,虽有风平浪静,也必然暗藏着新的激流与险滩。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文帝纪:“(文帝)二年……九月,匈奴入寇,北地都尉击破之。”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二年秋,乌孙使至,凌公羁縻有术,约成而利在北地。是岁,北地大稔,政通人和。凌公谋定来岁方略,以守成拓边为要。世子玄业涉外交,参机要,益显干才。”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西使来朝,上帝恩威并施而盟约成;秋深谋远,圣域固本培元而基业长;圣嗣历事,文韬武略而承重器。”

* 北地秘录·凌公秋深定策:“乌孙使至,李凌谈判得宜,西略初定;岁末谋新,方略稳健;世子历练,渐堪大任;北地处丰足而谋愈深远。”

(第三百七十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