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78章 秋收固本,西线转机

第378章 秋收固本,西线转机(2 / 2)

“贵使远来辛苦,看座。”李凌声音平和,抬手示意。

“谢王爷!”埃米尔与副使在准备好的毡垫上跪坐。随后,他呈上国书与礼单,由通译转述。内容果如公孙阙所报,极尽恭维,表达结盟抗胡的强烈愿望,并再次提及“愿效仿上古,永结姻亲之好”。

李凌接过国书,略览一过,淡然道:“军须靡王子深明大义,愿归附王化,共御强胡,本王心甚慰之。所赠厚礼,本王收下,回赐之物,稍后奉上。然,结盟之事,关乎两国邦交,需从长计议。尤其姻亲之约,乃百年之好,更需慎重,需合礼法,需禀明天子。贵使可先在馆驿安心歇息,容本王与僚属细细商议,再行答复。”

埃米尔似乎对“需禀明天子”略有迟疑,但仍恭敬道:“王爷所言极是。外臣此行,奉我主之命,一为表达诚意,二亦盼能得王爷明确答复,以便我主早定抗胡大计。匈奴暴虐,我乌孙百姓翘首以盼王师啊!”

李凌微微一笑:“匈奴乃你我共敌,其暴行,本王亦深恨之。然,用兵之道,贵在时机。请贵使转告军须靡王子,但使其能稳固根本,整军经武,我北地自会在其需要时,提供力所能及之助。至于具体如何协作,可容日后细商。”

接见仪式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李凌始终把握着节奏,既表达了善意,又未做任何具体承诺,尤其是对姻亲之事,以“需合礼法,禀明天子”为由,巧妙地予以搁置。李玄业在一旁静观,见父亲应对得体,不卑不亢,既维护了天朝上国的尊严,又为后续谈判留下了充足空间,心中暗暗佩服。

接见结束后,李凌留下核心僚属与世子,商议对策。

“王爷,”周勃道,“观此使,军须靡结盟之心甚切,然亦隐有借我之势,稳固其位之意。其提及‘王师’,似有引我直接出兵之想。”

公孙阙道:“据细作所闻,其使团内部言语,对世子年轻颇为关注,似想确认联姻对象。对其自身处境,颇多忧虑,言及匈奴压力巨大,阿莫里攻势甚猛。”

赵破奴哼道:“胡虏无信,需防其有诈!或许只是来要钱要粮的!”

李凌沉吟道:“军须靡处境艰难,欲借我力,此乃实情。然,正因其艰难,我方有价值。直接出兵,绝无可能。但加大物资、技术援助,可予考虑。联姻之事,仍依前议,缓图之。当前要务,是利用此使来访,进一步摸清乌孙内部虚实,明确其需求与我之要价。 子通,可安排与埃米尔进行几次非正式会谈,由你出面,探其底线。可允诺增加一批急需的药材、铁料(非兵器),甚至可派数名工匠指导其筑城、冶铁,但需换其承诺:一、 明确奉汉为正朔,受封号;二、 开放商路,允我商队自由通行,并提供保护;三、 共享匈奴在西域之军情。四、 对其与阿莫里之战,我提供情报与物资支持,但不出兵,其需独立应对。”

“王爷此策甚妙!既给实惠,又握主动,更可切实推进西进之略!”公孙阙赞道。

李凌又对李玄业道:“业儿,今日观礼,有何感悟?”

李玄业答道:“回父王,儿臣以为,外交之道,重在‘势’与‘利’。父王持天朝上国之‘势’,掌乌孙急需之‘利’,故能从容驾驭,使其有求于我。既不轻易许诺,以免被其捆绑;又给予希望与实惠,以固其心。尤其‘需禀明天子’一语,更是高明,既合礼法,又为应对朝廷预留地步。儿臣受益匪浅。”

“嗯,能见于此,不错。”李凌颔首,“然,尚需知,外交背后,乃是实力。若无朔方之胜,无充实之府库,军须靡岂会遣使来朝?故,修明内政,强兵富国,方是对外交往之根本。”

“儿臣谨记!”

乌孙使团的到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在北地高层引起了波澜,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李凌以其老练的手腕,悄然引导着事态的发展。而秋收的喜悦与年终政务的谋划,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北地的秋天,在丰收的充实与外交的博弈中,显得格外充实而充满变数。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西域传:“乌孙国……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二年秋,北地大熟,凌公督收储,世子玄业履职,民安其业。适时,乌孙军须靡遣使至,请盟约婚。凌公礼遇而慎应之,西略遂有期。”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秋实仓廪,上帝厚生固本;西使来朝,圣域远人宾服;圣嗣历事,政通人和。”

* 北地秘录·凌公秋务:“李凌重秋收,世子显能;乌孙使至,羁縻有方;内外兼修,北地势隆。”

(第三百七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