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48章 齐使密至,韬晦定计

第348章 齐使密至,韬晦定计(1 / 2)

公元前188年 汉后少帝元年 农历三月下至四月上

朝廷御史田仁的车驾扬起的尘土尚未在东南方向的官道上完全消散,一股来自关东的、更为炽热且危险的暗流,已悄然涌至狄道城下。三月二十六,午后,靖王府那间用于商议最机密要事的密室内,炭火已熄,却弥漫着一种比冬日严寒更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郡丞公孙阙带来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关东齐王刘襄的使者,已秘密抵达狄道城外,带来了一个足以震动天下的提议:齐王决意起兵,讨伐“篡权乱政”的王太后及其外戚集团,匡扶汉室,并邀请北地靖王李凌共举大事。这个提议,对于刚刚以恭顺姿态送走朝廷御史、正致力于“韬光养晦,固本培元”的北地郡而言,不啻于一道惊雷。它既是巨大的诱惑,预示着一旦成功可能获得的权力与疆域;更是巨大的风险,意味着与中央政权彻底决裂,将北地拖入一场胜负难料、血流成河的内战。如何应对,将直接决定北地郡乃至李氏家族未来的命运。靖王李凌,这位历经秦末战火、楚汉纷争,在边陲之地建立起自己基业的枭雄,此刻面临着他主政北地以来最为严峻的战略抉择。他必须权衡利弊,洞察时局,在忠诚与野心、保守与冒险之间,找到一条最适合北地生存与发展的道路。而这一次,他决定让日渐成熟的世子李玄业,更深入地参与到这最高层次的决策过程中来,让他亲身感受这关乎生死存亡的权衡之重。

密室内,烛火摇曳。李凌端坐主位,面色沉静如水,唯有指尖在案几上无意识的轻叩,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分坐两侧,神情无比凝重。年仅十岁的李玄业,被特许坐在父亲下首稍远的位置,小脸紧绷,努力消化着这突如其来的惊人信息。

“消息确凿吗?”李凌的声音低沉,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千真万确,王爷。”公孙阙语气肯定,“使者共三人,为首者是齐王门客,名为剧通,乃齐地名士,能言善辩。其余二人为护卫。他们伪装成来自齐地的绸缎商,持有齐王府的密信和符节,此刻已被臣安置在城南一处绝对安全的秘密据点。剧通请求秘密觐见王爷,呈上齐王亲笔书信。”

周勃花白的眉毛紧紧锁在一起,忧心忡忡道:“王爷,齐王此举,形同谋逆啊!王太后临朝称制,虽有争议,然名分已定,新帝已立。齐王身为宗室至亲,率先起兵,天下必将大乱!我北地若卷入其中,无论胜败,都将成为众矢之的。胜,则恐功高震主,为新帝所忌;败,则身死族灭,万劫不复!老臣以为,此事风险太大,当断然拒绝,并将使者礼送出境,甚至……擒拿送往长安,以表忠心!”

公孙阙却持不同看法:“周大人所言,自是老成谋国之道。然,王爷请思量,齐王乃高祖长孙,在宗室中威望素着,地广兵强。其敢毅然起事,必是得到了关东不少实力诸侯的暗中支持或默许。王太后外戚专权,排斥刘氏宗亲,早已引得天下汹汹。此次齐王打起‘清君侧’旗号,名正言顺,未必没有成功之可能。若我北地置身事外,一旦齐王成功,我等昔日拒绝,必遭清算;若齐王失败,王太后肃清反对势力后,难道就会放过我北地这等拥兵边郡的强藩吗?届时,鸟尽弓藏,恐亦难免。”

李凌默默听着两位重臣的意见,不置可否,目光却转向了正在努力思考的李玄业:“业儿,此事你怎么看?不必急于回答,想清楚再说。”

李玄业受到父亲点名,深吸一口气,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严肃。他回想父亲平日教诲,尤其是“固本培元”和“韬光养晦”的要义,又结合当前局势,思索良久,才谨慎地开口:“父王,周世伯和公孙先生所言皆有道理。儿臣以为,是否答应齐王,关键在于……对我北地是否真正有利。”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齐王起兵,胜败难料。若我北地贸然加入,大军东出,则后方空虚,朔方、匈奴乃至河西诸部,都可能趁虚而入。且关东路远,粮草转运艰难,我军客地作战,胜负之数,实未可知。此乃风险之一。”

“其二,即便侥幸成功,齐王入主长安,我北地功勋卓着,然‘功高不赏’古有明训。届时,我北地是得封赏而卸兵权,安居富贵?还是拥兵自重,引起新主猜忌?前者非父王所愿,后者恐再生祸端。”

“然,若完全拒绝,亦如公孙先生所言,可能两头不讨好。”李玄业话锋一转,“故儿臣愚见,或可……不即不离,静观其变?”

李凌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如何不即不离?”

李玄业受到鼓励,思路更清晰了些:“齐王使者既来,父王可秘密接见,聆听其言,以示对宗室长者的尊重。但对起兵之请,可不做明确答复。可言北地新定,边患未靖,粮草不继,需时间准备。同时,可请齐王提供关东联军的具体计划、兵力部署、以及……其他诸侯的态度,以示慎重。如此,既未拒绝,亦未答应,将主动权握在我手。”

“在此期间,”李玄业继续道,“我北地可加速整军备武,积蓄粮草。若关东战事顺利,齐王势如破竹,我则可适时响应,出兵东向,以为奇兵,可获厚利;若关东战事胶着或不利,我则谨守边关,以御外侮为名,按兵不动,朝廷亦难责怪我。如此,进退皆有余地。”

一番话,虽显稚嫩,却已初具战略眼光,将“待价而沽”、“趋利避害”的思路阐述得颇为清晰。周勃与公孙阙听完,再次对世子的早慧感到惊讶。

【系统提示:宿主面临重大战略抉择,继承人的初步分析展现出对复杂局势的洞察力与风险控制意识,预示着家族传承的良好潜力… 宿主状态:于历史转折关头冷静权衡,注重听取多方意见,尤其重视继承人的培养,决策过程更显理性与长远…】

李凌听完儿子的分析,脸上露出了深思的神色。他缓缓站起身,在密室内踱步。片刻后,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三人,已然有了决断。

“业儿所言,虽未尽善,然思路已得‘韬晦’之精髓。周勃之虑,在于稳;公孙阙之见,在于变;业儿之策,在于‘活’。三者结合,方为万全之策。”李凌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