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92章 夏耘安边,运略初谋

第292章 夏耘安边,运略初谋(2 / 2)

五月下旬,公孙阙收到了西行“商队”传回的第一批消息。消息零碎,却价值非凡:匈奴左贤王部的内乱基本平息,一个名为稽鬻(虚构,或据史实)的部落首领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手腕,初步统一了左贤王部诸部落,正在休养生息,积聚力量。河西走廊的羌胡部落,对匈奴的态度不一,有的臣服,有的阳奉阴违,有的则寻求与汉地交往以自保。西域方向,楼兰、车师等小国依旧在匈奴与汉朝之间摇摆,但商路并未完全断绝。

同时,来自长安的消息则显示,辅政的功臣集团似乎暂时达成了一种平衡,主要精力放在清理吕氏余党、整顿关中吏治和财政上,对边郡仍以安抚为主,暂无新的重大政策出台。

李凌综合这些信息,对周勃等人言道:“稽鬻统一匈奴左部,乃意料中事,其恢复元气尚需时日,然其一旦坐大,必为汉家大患。河西西域,情势复杂,机遇与风险并存。新朝无暇西顾,此正为我北地悄然经营、预布棋子之机。然,一切须暗中进行,积累人脉,熟悉地理,不可张扬。”

他指示公孙阙:“西行之人,首要在于站稳脚跟,建立信任,传递消息。对其所求资金物资,可酌情增拨。我要的,是三年、五年后,对西方了如指掌。”

他又对高顺道:“军中针对性的训练,要继续加强。未来若有事于西,非精兵强将不能为。”

五月的最后一天,李凌在周勃陪同下,巡视了狄道城外的军屯田和新建的边境榷场。看到粟黍长势喜人,榷场内汉羌胡商民交易有序,甚至有羌人孩童在官办学塾旁听识字,他深感欣慰。

“勃兄,你看这边境熙攘,军民和睦,方是长治久安之基。”李凌感慨道,“春狩之威,可震慑一时;然,唯有此等实实在在的民生利益与文化交流,方能将边陲真正熔铸为一体。我北地之‘安边’,非仅凭高墙深池,更在于此。”

周勃颔首:“王爷深谋远虑。以利相交,以文化之,潜移默化,胜于干戈百倍。”

巡视至一处军屯点,李凌与正在田间指导农户的老卒亲切交谈,询问其生活起居,勉励其发挥余热。老卒感激涕零,周围军民无不感念王府恩德。

北地的这个夏天,在繁忙的夏耘与悄然启动的远略谋划中,显得充实而富有深意。李凌并未因一时的战略缓和而放松警惕,反而以更宏大的视野和更扎实的步骤,为北地的未来描绘着更广阔的蓝图。他深知,帝国的西部边疆,潜藏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新朝目光尚未完全投向此处之时,北地若能先行一步,积累优势,未来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都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这“夏耘安边,远略初谋”的第一步,正悄然改变着北地的命运轨迹。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元年夏,北地靖王凌劝农桑,通商贾,边郡益安。”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元年四五月,凌公借春狩余威,定‘夏耘安边,远略初谋’之策。令周勃扩互市、授技艺、设榷场、行军民共耕,深固边利;令公孙阙遣侦骑西行,探匈奴统一之势、河西西域之情,密育西事人才;令高顺精练小队,秘训野战,改良军械。北地外示农商之忙,内实西图之谋。”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上帝安圣边,布圣听于西极,谋远略于未形。”

* 北地秘录·凌公夏谋西略:“李凌趁夏耘之机,深化边境经济,广布西域耳目,精练野战奇兵,悄然布局长远。”

(第二百九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