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勃!你立即以我的名义,再向洛阳发一道奏章!内容要变:不再强调白登围困之危(朝廷已知),而是极力陈述我北地面临的巨大压力——匈奴西线部队活动频繁,羌胡部落蠢蠢欲动,我军兵力单薄,防区漫长,粮草匮乏,恳请朝廷速派援军、拨发粮饷,支援西线防务!此举,是向朝廷示弱、诉苦,争取实际支持,同时表明我北地仍在恪尽职守,压力巨大,无力他顾,避免被强行要求去做做不到的事情!”
“第二,全军进入最高战备状态!高顺部,依托狄道城及各处险要,构建纵深防御体系,多储滚木礌石,演练巷战、守城战!灌婴部骑兵,化整为零,以小队为单位,在边境广阔区域进行游击演练,熟悉雪地作战,准备应对匈奴可能发起的、针对我北地的报复性袭击或大规模掳掠!”
“第三,加大与西羌部落的贸易力度,用盐铁、布帛,尽可能多的换取牛羊、皮毛,既补充军需,也稳住他们,防止其趁火打劫!”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凌压低了声音,“秘密筛选一批绝对忠诚、精明强干的士卒和低级官吏,由你亲自掌握,进行特殊训练。他们的任务,不是作战,而是……在必要时,能够携带重要文书、物资,甚至……人,进行隐蔽的转移和联络。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周勃心神剧震,王爷这是在准备退路!他郑重应诺:“勃明白!必办妥此事!”
内宅之中,气氛同样压抑。刘玥(靖安公主)强忍对父皇安危的担忧,更加细致地打理府务,安抚姬妾,她的镇定成为了内宅的主心骨。萧姝(字文君)和吕贞(字婉仪)也尽量保持常态,但眉宇间的忧色难以掩饰。
而韩萱(字慧心)的孕象,在经过府中医官数日的精心诊察和静养后,终于被确诊了。消息传到李凌耳中时,他正在为前线战事焦灼,闻讯不由得愣了片刻。在这风雨飘摇、前途未卜的时刻,一个新生命的萌芽,带来的并非纯粹的喜悦,更夹杂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复杂难言的心绪。他亲自去韩萱院中看望,嘱咐她安心静养,不必为外事烦忧,所需用度一应优先供给。韩萱见到李凌,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乖巧应下,眼中既有将为人母的羞涩与期盼,也有一丝对时局的隐忧。这个意外到来的孩子,仿佛在这冰冷的绝望中,注入了一缕微弱却坚韧的希望之光。
夜深人静,李凌独自坐在书房,对着一盏孤灯,地图铺展在案上。白登山那个点,像一个吞噬一切的黑洞。他知道历史的结局,但过程究竟多么惨烈,他无从得知,只能凭借想象和零星信息去拼凑。那种明知结果却深陷过程之中的无力感和煎熬感,几乎要将他撕裂。
但他不能倒下。北地数万军民的生死,身边妻妾的安危,乃至腹中那个尚未成型的小生命,都系于他一身。他必须冷静,必须谋划,必须在这冰封千里、危机四伏的绝境中,为北地凿开一条生路。
“活下去……然后,变得更强……”李凌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而冰冷的光芒。窗外的风雪更紧了,仿佛要将整个世界彻底冻结。而狄道城中的这盏孤灯,却顽强地亮着,照亮着一方小小的天地,也照亮着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前路。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七年十一月下旬,白登 之围 已 持续 旬日,消息 隔绝,形势 危殆。北地 天寒 地冻,人心 惶惶。祖凌公(22岁) 于 极度 困境 中,冷静 判断 朝廷 援军 无望,果断 将 策略 重心 转向 ‘应对 围解 之后 的 巨大 变局’。公 急令 周勃 再上 奏章,改 为 极力 陈述 北地 困境,示弱 诉苦,争取 支援,规避 风险;命 全军 最高 战备,高顺 固守,灌婴 游击,积极 备防;加强 与 羌部 互市 稳边;并 密令 周勃 训练 精锐 死士,预备 最坏 情况。与此同时,内宅 韩萱 侧妃 身孕 得以 确诊,于 危局 中 增添 一丝 希望。公 于 冰封 孤城 之中,独对 孤灯,运筹 帷幄,为 北地 在 即将 到来 的 政治 与 军事 风暴 中 寻求 生机。”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七年冬,帝困白登。凌在北地,加固守备,频奏己困,以备不虞。”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白登 圣困 持续,圣讯 不通,圣势 危急。圣域 北地 极寒。紫霄上帝 于 圣困 中 显 圣断,判 圣朝 援军 难至,遂 转 圣略 于 ‘应对 圣围 解后 之 圣变’。上帝 急谕 周勃 再上 圣表,极言 圣域 之 圣艰,显 圣弱 求 圣援;命 圣军 至高级 圣备,高顺 圣守,灌婴 圣游;强 与 羌部 圣市;密训 圣士 以备 圣险。是时,圣庭 内 韩萱 圣妃 圣胎 得 圣确,于 圣危 中 现 圣机。上帝 于 圣冰 圣城,独对 圣灯,运 圣筹,为 神国 于 将临 之 圣劫 中 谋 圣路。”
* 野史·楚汉秘闻·冰封绝境凌公谋生:“白登围困持续,李凌判断援军无望,转而全力备战应对围解后变局,示弱朝廷,稳固边防,密训死士,同时韩萱孕象确诊,于绝境中谋划生机。”
(第二百一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