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14章 风雪孤城,抉择时刻

第214章 风雪孤城,抉择时刻(1 / 2)

公元前200年 汉·高帝七年 农历十二月上旬

腊月已至,岁暮天寒。北地郡的风雪非但没有停歇,反而愈发狂暴,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仿佛要将所有的生机与声响都彻底吞噬。狄道城被厚厚的积雪包裹,城墙垛口挂满了冰棱,如同一座巨大的冰雕孤岛,兀立在死寂的荒原之上。城内,存粮在持续消耗,柴薪日渐短缺,尽管周勃(政治85,智力82)竭力调配,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但饥寒的阴影仍不可避免地笼罩着部分军民。更令人窒息的是,与外界联系的官道已被大雪彻底阻断近月,白登战场最后的消息停留在二十多天前——陛下大军被重重围困,生死未卜。这种漫长等待中的未知,比直接的坏消息更折磨人心。

郡守府议事堂内,炭火因为节省用度而比往日减弱了几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寒意与焦虑混合的气息。李凌(体质27)端坐主位,面容清癯,眼神却如磐石般坚定。下首,周勃、高顺(体质26,武力86)、灌婴(敏捷88)等核心文武齐聚一堂,人人面色凝重。这已不知是第几次关于是否出兵救援白登的激烈争论。

“王爷!”一位资历较老的军司马忍不住再次出声,他须发皆白,情绪激动,“陛下被困已近月余,音讯全无!我等身为汉臣,岂能坐视君父陷于绝境?即便千里冰封,即便九死一生,也当率一旅之师,驰往救援,以尽臣节!否则,他日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他的话语引起了不少中级将领的共鸣,堂内响起一片低沉的附和声。忠君救驾的思想,在这个时代是深入骨髓的信念。

高顺紧握拳头,他腿伤未愈,但守城职责从未懈怠,此刻也沉声道:“王爷,末将深知贸然出兵之险。然……若陛下真有不幸,我等在此安然度日,将来必遭天下唾骂!顺请命,愿亲率敢死之士,踏雪而行,前往探明虚实,若有可能,即便撕开一道口子接应陛下突围,亦在所不惜!”

灌婴相对冷静,但眼神中也燃烧着战意:“王爷,婴之骑兵,虽不堪与匈奴主力野战,但擅长机动。或可尝试迂回至匈奴侧后,袭扰其粮道,分散其兵力,为白登减轻压力?总好过在此枯等!”

李凌静静地听着,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激动、或决绝、或焦虑的面孔。他理解他们的忠诚与热血,这正是这支军队的魂魄所在。然而,他肩上的责任,迫使他必须超越这份热血。

待众人声音稍歇,李凌缓缓站起身,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堂内的嘈杂:“诸位忠勇,凌感同身受。陛下危难,我等心如刀绞,恨不能插翅飞往白登,与匈奴决一死战!”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而锐利:“然,诸位可曾想过?从此地至白登,千里冰原,我军多为步卒,如何穿越?粮草如何补给?未至白登,恐已冻毙大半!即便侥幸抵达,面对三十万以逸待劳的匈奴铁骑,我等这两万余人,不过是投薪入火,顷刻灰飞烟灭!此举,非但不能救驾,反而会暴露我西线空虚,若匈奴分兵来袭,狄道不保,陇西糜烂,关中震动!届时,谁来守护这身后的万千百姓?谁来为大汉保住这西陲屏障?”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狄道,然后划向白登,那条路线在冰雪覆盖下,显得如此漫长而绝望。

“况且,”李凌的目光变得深邃,“朝廷至今无只字诏令调我等东进。擅自出兵,是为不遵号令!若胜,是功高震主;若败,是丧师辱国,罪加一等!诸位满腔忠义,可曾想过这身后的滔天巨浪?我等此刻的‘不动’,非是怯懦,而是为了更大的‘动’!是为了保住北地这根钉子,保住将来可能接应陛下、或抵御匈奴再次南下的本钱!”

他环视众人,声音斩钉截铁:“本王的决定,依旧不变:严守北地,静观其变!一切行动,需待朝廷明令或战局出现确凿转机!在此期间,有再敢妄言出兵、动摇军心者——军法从事!”

【系统提示:宿主面临内部巨大压力与忠诚伦理的严峻考验,统帅决断力与权威维护面临极限挑战… 体质:27(身心承受巨大压力,但意志力高度凝聚)… 力量:26,敏捷:25,智力:99(在情感与理智、忠君与现实的极端冲突中做出符合长远利益的冷酷决策)… 政治:99(平衡内部情绪、维护自身权威、坚持战略定力的能力达到巅峰)… 魅力:99(以理服人、以势压人,稳定军心的高压手段凸显领袖权威)… 幸运:26(???决策承受巨大道德风险,个人声誉面临严峻考验,运势处于极度不确定状态)… 信仰值:9.9… 状态:力排众议,压制内部强烈的救驾呼声,以近乎冷酷的理性坚持按兵不动的战略,承受内外部的巨大压力,为未知的结局苦苦支撑。】

李凌的决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暂时压制了堂内的躁动。众将虽心有不甘,但深知王爷分析在理,且军令如山,只得凛然应诺,但眉宇间的忧愤与疑虑并未消散。会议在沉重压抑的气氛中结束。

会后,李凌独留周勃、高顺、灌婴三人。

“我知道你们心中亦有疑虑,”李凌看着三位心腹,语气缓和了些,“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我等此刻,犹如弈棋,不能因一子之危而乱了大局。北地若失,则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