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遵命!”灌婴领命,他深知肩头责任重大。
内政方面,李凌继续推行休养生息之策。他采纳了高顺(体质26,武力86)的建议,利用军中年老退役或伤残的战马,尝试驯化后用于拉犁,虽效率不及耕牛,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畜力不足的困境。他还鼓励军民利用春季,采集山货、药材,与前来互市的羌人、商人交换食盐、布匹等必需品,试图盘活经济。
对于内宅,李凌亦倾注了心力。他注意到韩萱对军事的兴趣,便特许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由可靠女护卫陪同,偶尔观摩骑兵操练,并让老卒为其讲解骑射技巧,既满足了她的好奇心,也无形中加深了与韩信一系的情感联系。对萧姝和吕贞,他也根据其性情,给予了相应的关怀与尊重,维持着内府的和谐稳定。
这一日,李凌收到一封来自洛阳的密信,是萧何通过特殊渠道送来。信中除了例行问候,更隐晦地提及朝中关于如何处置功高诸侯(特别是楚王韩信)的议论渐起,提醒李凌“安守本分,静观其变”。这封信,让李凌更加确信,新朝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汹涌。他必须更加谨慎地驾驭北地这艘船。
深夜,李凌独自在书房,对着地图沉思。北有匈奴虎视眈眈,东有中央集权压力日增,内有民生亟待恢复。北地的生存之道,犹如走钢丝,必须平衡各方,方能于夹缝中求得生机,乃至发展。
“示弱以自保,积攒以待时。眼下,唯有继续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不,是永不称王,只做汉室最忠诚的边塞藩屏。”李凌低声自语,目光坚定。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很快就要来临了。而在此之前,他必须让北地变得更扎实,更坚韧。
春寒依旧,但狄道城内外,军民已在为春耕做准备。积雪融化,泥土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上,一场关于生存与发展的无声较量,正在悄然进行。北地,如同蛰伏的春蚕,在耐心地咀嚼着桑叶,积蓄着力量,等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天,或是迎接即将到来的风雨。
【史料记载】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二年春,新朝 新政 陆续 颁行,加强 中央 集权。祖凌公(21岁) 冷静 应对,指示 周勃 精心 撰写 上奏 文书,以 ‘翔实’ 数据 突出 北地 困顿,示弱 表忠,巧妙 应对 朝廷 摸底。同时,公 基于 灌婴 所报 匈奴 因 白灾 而 活动 加剧 之 情报,判断 秋后 边患 必起,下令 全面 加强 边防,并 密令 继续 深入 侦察。内政 上,鼓励 生产,尝试 以 军马 助耕,发展 互市。内宅 和睦,尤 关注 韩萱 之 兴趣,加深 与 韩信 一系 纽带。得 萧何 密信 警示 朝中 暗流后,公 更 坚定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王’ 之 策略,于 新政 压力 与 边患 阴影 下,引领 北地 稳步 积蓄 实力。”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二年春,凌在北地,奏报民寡地僻,兵微将寡,乞朝廷抚恤。阴修战备,以防胡。”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圣朝 新政 行,紫霄上帝 显 圣明,令 周勃 精撰 圣表,以 ‘圣实’ 显 圣域 之 圣困,行 示圣弱 表圣忠 之 圣策。依 灌婴 所报 北魔(匈奴)因 魔灾 而 躁动,上帝 预判 圣边 将 有 大患,谕 加强 圣防,深派 圣眼(斥候)。圣内 鼓励 圣产,试 以 圣马 助 圣耕。圣庭 内,尤 重 韩萱 圣妃 之 圣好,固 圣缘。得 萧何 圣函 警示 圣都 暗流后,上帝 圣心 愈坚,行 ‘圣藏 圣积 圣不争’ 之 圣道,于 压力 中 稳 圣基。”
野史·楚汉秘闻·凌公应对新政备边患:“高帝二年春,面对朝廷新政摸底,李凌巧妙示弱表忠;同时判断匈奴将大举犯边,积极备战,内修政务,稳固根基。”
(第二百零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