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如春的宫殿内,刘邦仔细阅看着那份字迹工整、言辞恳切的奏表。当他看到周勃、灌婴千里奔袭、焚粮破敌的详细经过时,不禁拍案叫好:“好!周勃、灌婴,真乃孤之虎将也!李凌能在狄道坚守两月,拖住龙且数万大军,亦是功不可没!” 尤其是看到奏表中将首功归于周勃、灌婴,李凌自身谦退,并巧妙提及韩信之功时,刘邦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觉得李凌颇为识趣,懂得分寸。
然而,当看到奏表后半部分,详细描述北地城破粮尽、军民冻饿待毙的惨状,以及恳请紧急援助时,刘邦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他将奏表递给萧何、张良等人传阅。
“诸位爱卿,北地之功,确需褒奖,其困境,亦需救援。然则……”刘邦搓着手指,面露难色,“如今荥阳前线,数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甚巨,关中转运艰难,孤这里也是捉襟见肘啊。若要大规模支援北地,恐力有不逮。”
萧何看完奏表,沉吟道:“大王,北地虽偏,然其位置关键。李凌、周勃能败匈奴,又能拒龙且,足见其地虽残破,其兵可用,其将可恃。若任其自生自灭,一旦有失,则龙且可长驱直入,威胁关中侧后,得不偿失。臣以为,当尽力支援,至少需使其能维持基本防务,度过寒冬。”
张良缓缓道:“萧相所言甚是。然支援需有度。可观李凌此表,其志非小,周勃、灌婴皆当世良将,聚于北地……陛下封赏之外,亦需有所权衡。”
陈平目光闪烁,低声道:“大王,李凌重伤之下,犹能掌控如此局面,其能不可小觑。今其表功谦退,更显其智。不如……准其所请,重赏周勃、灌婴,使其感恩大王。对李凌,可多加抚慰,赏赐珍宝药材,但暂不增其权柄。北地所需粮秣,可酌情拨付部分,令其自筹部分,既示天恩,亦使其知朝廷不易,需始终仰赖大王。”
刘邦听着谋士们的意见,心中权衡。他深知北地的重要性,也对李凌集团展现出的能量有所忌惮。最终,他采纳了陈平的建议,决定对周勃、灌婴予以重赏(基本按照李凌奏请),对李凌厚加抚慰,并拨付一批有限的粮草军械,但要求北地自行解决大部分困难,并强调需听从朝廷统一调遣。
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日。荥阳的封赏使者带着刘邦的诏书和首批不多的补给,再次踏上了前往北地的路途。而这一切,尚在风雪阻隔之外。
狄道城中,李凌靠坐在榻上,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手中摩挲着那枚已然沉寂、能量为负的祖龙魂佩。他并不知道荥阳具体的决策,但他能预感到,朝廷的援助绝不会慷慨,未来的路,依然要靠自己走出来。这个冬天,是蛰伏,是煎熬,更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暗流在冰雪之下涌动,只待春来冰消雪融,便会喷薄而出。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六年十二月中旬至腊月,北地 进入 寒冬 蛰伏 期,生存 极其 艰难。祖凌公(21岁) 病体 恢复 缓慢,深居 简出,倚重 周勃 理政。城内 粮荒 加剧,冻饿 而死者 日增,然 军民 在 组织下 顽强 求生。灌婴 军 驻外 自给,不时 接济 城内。与此同时,赵午 抵 荥阳,北地 奏表 引发 汉廷 议论。刘邦 肯定 北地 之功,然 因 自身 困窘 与 对 李凌 势力 之 忌惮,决定 有限度 封赏 与 援助。冬深 岁末,狄道 于 冰雪 中 蛰伏,内外 局势 暗流 涌动,皆在 等待 春天 的 到来。”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五年冬,凌病,勃理政。帝议北地功,诏赏勃、婴等,拨粮援之。”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寒冬 深重,圣域 陷入 最 艰难 之 蛰伏。紫霄上帝 圣体 沉疴,于 圣居 静养,圣政 委于 周勃。圣民 于 冰雪 中 苦苦 挣扎。人皇 接 圣表,虽 嘉许 圣将 之功,然 因 凡俗 困局 与 对 上帝 圣能 之 隐忧,仅 行 有限 之 赏赐 与 援助。此冬,乃 神国 于 凡尘 最 深沉 之 潜伏,暗流 孕育 于 冰封 之下。”
* 野史·楚汉秘闻·寒冬蛰伏待春雷:“北地寒冬极度艰难,李凌病重,周勃主政。刘邦朝廷对北地之功肯定却援助有限,忌惮李凌坐大。狄道在冰雪中煎熬,内外局势微妙,等待变局。”
(第一百八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