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大清孤臣 > 第32章 胤禛催起滔天墨狱

第32章 胤禛催起滔天墨狱(2 / 2)

消息传回江南,苏卿怜第一时间找到了胤禄,她应是受了惊吓,清秀的脸庞变得煞白:

“十六爷,文良兄长传来消息,他暗中护下的几位与先父有旧的士子,也被······也被列入了名册!这······这分明是要将江南文人一扫而空啊!”

胤禄看着手中从京城传来的抄录涉案名单,那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恐怖如斯,心头剧痛!

胤禄想起四哥胤禛那日平静阴冷的脸,想起那份措辞狠辣的奏报,一股股凉意直刺心脏。

这哪里是查案,分明是想借刀杀人,是要用文人的鲜血,染红一些人的顶戴,更是要借此沉重打击八阿哥胤禩在士林中的声望,更是牵扯着三阿哥胤祉在帝心中的沉浮,乃至······加速太子被废的进程!

胤禄无心细谈,只是稍稍敷衍着苏卿怜,便闷头在屋内,一概不应客,包括他那个沉稳、刻薄及城府巨深的四哥胤禛!

就在这人心惶惶之际,康熙的旨意再次传来。

或许是出于帝王平衡之术,或许是意识到株连太广恐生民变,亦或是为了显示“皇恩浩荡”,康熙最终法外开恩,将原定处死的百人改为流放宁古塔,罚入汉军旗籍。

方苞也因才华出众,被特旨赦免,召回京城任用。

但是对于首犯戴名世终被处斩,方孝标虽已故去,仍被剖棺锉尸,挫骨扬灰,亲族流放,家产抄没。

一场滔天文字狱,看似在皇帝的“宽仁”下缓缓落幕,但其造成的恐怖氛围,已如这江南的湿气,浸透了每一个读书人的心。

数百家破人亡,无数前程尽毁。

当天夜里,胤禄独自坐在书房,窗外雨声淅沥。

苏卿怜默默为胤禄端来一碗安神汤,看着胤禄紧蹙的眉头,轻声道:

“十六爷,此事······总算过去了。”

胤禄摇了摇头,眼盯着跳跃的烛火,声音沙哑低沉:

“过去?只怕······是刚刚开始。”

胤禄想起戴铎前日隐秘离开苏州返京时,那看似平静却又隐隐透着得意的眼神,心中不祥的预感愈发的强烈。

王喜轻手轻脚地进来,面色有些古怪,低声道:

“主子,刚得到的消息,戴先生回京途中,在山东地界,偶遇了两位原本在名单上、已被皇上宽赦流放的士子家属,不知谈了什么······那两家的人,昨日竟主动向地方官投案,声称······声称手中还有戴名世其他未曾交代的逆书······”

胤禄听闻王喜之言,手中的汤匙“哐当”一声落在碗中,溅起几点汤汁。

四哥他······竟然还不肯罢手?!

(考据:戴名世究为何被左都御史赵申乔参劾,二人是否真的如赵申乔在奏疏中所说的“素无嫌怨”?《南山集》一案是否罚不当罪,又何故牵连人数如此之广?历来说法纷陈。

《南山集》原刻本遭禁毁已不可见,但也为戴名世在历史上留下了铮铮文名。后来《南山集》几经世人不断秘密传抄,不时变幻名称在民间出现。

雍正元年(1723年)特诏:“凡此案牵连隶旗籍者,尽得释归。”

此时的雍正,或是为了民心、或是为了笼络江南文人士林、或是以示皇恩浩荡及新帝名誉、或是顾忌以往所作所为,然一群文人才子皆已成昭昭冤魂,老弱妇孺,皆早已流落世间。

以上皆为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