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昭棠让秦渊来到御桌旁。
“臣不敢。”
“朕让你过来就过来。”
秦渊恭谨上前,在御桌台阶下就停住了脚步。
“上来。”
“陛下勿要为难小臣了,此举于礼不合,龙榻之所,不容凡人踏足。”
姜昭棠被他的拘谨态度逗乐了,无奈的横了他一眼,将手中的奏折递给他几份。
“朕神思疲乏,这几样,平原侯帮朕想想对策吧。”
“是,陛下。”
秦渊看了半天,这些压根就算不上什么难题,军粮储存时间短,这个超级简单,粮食暴晒之后,再存入麻袋或者陶罐,这样至少能提高一倍的储存时间。
渭河下游河道逐年淤积,导致河床抬高,漕运停滞,期间频繁引发洪涝灾害,淹没两岸农田,这个还有点难度。
秦渊搜索了一下脑海中的知识库,相关的记载不少,说到底就是因为上游植被破坏,汛期携带大量泥沙,下游河道逐年淤积,导致河床抬高,古人只能靠人工清淤,效率极低,无法从根本缓解。
解决的办法一个是“水力清淤耙”,再一个是“汛期水力冲沙”,这是短期能迅速见效的办法,如果时间线拉长一点。
一个是恢复植被、固定土壤,从源头减少泥沙:推广“等高种植”与“植被固坡”,指导上游农户在山坡上按等高线开垦农田,而非顺坡开荒,减少雨水冲刷土壤。
同时在河岸、山坡种植些沙棘、苜蓿这些,其根系可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此法较慢,一二年能起效。
秦渊借来了纸笔,将这两份奏折所涉问题,按照上中下三策的方法写了下来,其花用成本也记录下来,然后提供给皇帝选择,毕竟是花用国帑的工程。
姜昭棠接过纸张看了一会儿,问了几个问题。
秦渊也不能解释的更好只能尽可能的解释的直白一点。
“陛下,粮食要长成要浇水是不是?”
姜昭棠皱了皱眉道:“你这说的是什么屁话,朕能不知道?”
“所以说,为什么要在粮食最潮湿的时候入库呢?所以先暴晒,水分蒸发,再入库,这样可以多储存两三倍的时间。”
姜昭棠微微睁大眼睛,沉思良久,不由得失笑道:“那这个种植沙棘、苜蓿,等高线开垦农田,还有这个以工代赈又是什么条陈?”
秦渊也没办法解释的更直白,只能说可以去旁边的花园找一块坡地,再让滕内侍找来筛子和沙子做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