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早,一家人换好衣服下楼准备吃早餐。
先一步下楼的钱誉,在大堂扫了一圈将视线落在熟悉的老太太身上。
视线交汇,清冷的老太太脸上表情柔和一点。
郑淼冲着钱誉招手:“钱家老大,过来。”
钱誉顺从走过来,礼貌鞠躬喊道:“郑奶奶好。”
郑淼连连点头:“听我师兄说你们住在这里,我过来看看,今天你们一家有安排吗?没有的话,不如跟着我去评弹馆坐坐如何?”
老太太盛情邀约,钱誉有些为难,父母在来句吴火车上提前准备旅行攻略,他道:“我需要问问爸妈意见。”
话音未落,其他人下楼。
昨晚为小老幺要不要学评弹商量半宿的钱家夫妻,见到郑淼后迎上去。
杨双亲热地喊道:“郑老师,您怎么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的?”
“昨晚绾绾出了大风头,整条河两岸住户,大家都知道有个小女孩唱《莺莺拜月》特别好,我们这边没有秘密,随便问问便知道。”郑淼握住杨双的手,亲热地说,“今天要不要去我的评弹馆看看?”
面对老太太热情邀约,夫妻俩思考两秒决定去。
郑淼发自内心的喜悦,牵着钱绾小小的手往外走。
一路上遇到遇到不少沿岸住户走出来打招呼,听到是郑淼的小徒弟,大家眼中笑意更深,纷纷问起什么时候能登台。
早餐是郑淼带着一家人吃了一顿地地道道句吴早餐,她太热情,每个人顶着一个圆鼓鼓肚子离开早餐店。
站在郑淼评弹馆跟前,木质招牌上写着两个大字“评弹”,右上角烙着一个“淼”。
三层木质结构房子,坐落在沿河最好位置,两岸杨柳依依随风飘动。
门口工作人员忙着开门、迎客。
即便是上午,门口排起长队,见到郑淼纷纷打招呼,夫妻俩震惊工作日竟然有这么多人来听评弹。
钱家人在郑淼的带领下进入评弹馆,台上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清理工作。
郑淼弯下腰,摸了摸钱绾毛绒绒的头,她指着位于内侧官帽椅问:“绾绾要在台上唱歌吗?”
钱绾开心点头:“要。”
郑淼招来店里的员工吩咐对方取来自己琵琶,自己给钱家人安排好座位,带着钱绾走上台。
此时陆陆续续有客人坐下。
她坐在靠右的官帽椅,牵过钱绾的手,指着不熟悉的客人问:“害怕吗?”
钱绾咧着嘴笑,大声回:“不太怕。”
钱家人好笑看着她的表现,他们家的人来疯就没有害怕的时候。
台下其他熟客问道。
“郑老师,这是你孙女吗?”
“我记得郑老师家的孙女十岁了,应该是学生吧?”
“郑老师,今天第一首曲子,是你唱还是这孩子唱?”
台下所有客人,格外友好,没有任何激烈讨论,看钱绾的眼神像是看自家晚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