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此事要从施针之时说起(1 / 2)

\"先生真能解老夫痼疾?\"房玄龄广袖微动。

李沐眼底掠过星芒——他带来的岂止是医术?这是千年后的智慧!

\"且听病症根源。\"李沐捻起茶盏,\"只需一味赤炎膏。\"

\"赤炎膏?\"房玄龄骤然想起那些在火刑柱上哀嚎的囚徒。

\"世人只道它是酷刑之物。\"李沐突然按住对方丹田,\"却不知它正在大人体内翻腾。\"

房玄龄倏然变色,竟未觉丝毫痛楚。茶汤在案几上漾开涟漪。

李沐的手掌摩挲之处,仿佛覆盖着一层稀薄的护膜。

这层屏障如同无形的铠甲,牢牢守护着肌肤。

房玄龄对赤炎膏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他意识到这种膏药的珍贵价值。若能获得此物,定能事半功倍。

\"李郎中,我的病症究竟是何缘故?\"房玄龄急切地追问。

\"此事要从施针之时说起。\"

李沐将李二所作所为娓娓道来。

房玄龄内心激荡不已,他未曾料到天子竟做出如此不堪之事,却只能缄口不言。他深知李二性情,若敢多言,恐怕性命难保。

\"此事怪不得皇上,皇上唯愿大唐早日强盛。如今国力尚未能与外敌抗衡,唯有借助外力方可迅速崛起。\"

李沐言罢,目光灼灼地望向房玄龄。

房玄龄微微颔首。

\"李郎中所言极是,大唐确实需要增强实力,否则终将被西域各国蚕食。但究竟该如何行事?\"

\"很简单,开辟新的通道。如此这般,大唐疆域必将更加辽阔。\"李沐含笑说道。

房玄龄忽觉灵光闪现。

他明白李沐所指,却仍心怀犹疑。新朝初立,百姓虽安居乐业,却难舍故土,顾虑颇多。

\"李郎中,无论如何都要开辟新路。纵使前路艰险,只要国家强盛,我便无所畏惧。\"

房玄龄语气坚定。

李沐点头赞许。

这正是他的设想,唯有大唐强盛,国家才能更加强大。他最初的梦想便是成为一名真正的医者。

\"李郎中,我有一事不解。既然你通晓配方,为何不直接配置?\"

\"我更享受循序渐进的研究过程。\"李沐解释道。

他并非急功近利之人,自有主张。

\"对了,可曾听说过一种名为毒草的药材?\"

\"毒草?\"

\"据说能增长内力的草药,可否提炼?\"

房玄龄茫然摇头。

\"此物有何功效?\"

\"乃毒蛇唾液所化,能致幻致盲。若误食一粒,便会全身麻痹,动弹不得,直至丧命。\"

\"竟如此厉害!\"李沐闻言大惊。

\"李郎中,此毒当真这般凶险?\"房玄龄追问。

\"确实如此。若无良药相克,恐引发瘟疫,使人全身僵直而亡。\"

房玄龄微微颔首。

李沐见状问道:\"可有医治之法?\"

房玄龄沉吟片刻:\"李大人所言症状,确可用特殊手法祛除,但此举恐得不偿失。\"

李沐了然。

他们早料到此法弊端,却未想到代价如此沉重。若非李沐及时出手,或房玄龄体质稍弱,大唐必将元气大损。

\"此事我会尽力周旋。\"

李沐将药方递与房玄龄。房玄龄细看后转交侍从,侍从躬身退下。

望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药材,房玄龄愁眉不展。

紫宸殿内,李世民端坐龙椅,阶下伫立着李靖等一干名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亦在列,更有秦琼、尉迟敬德等猛将。

\"小小百越竟敢犯境,当真狂妄!诸位以为何人可任统帅?\"李世民眼中精光闪动。

\"公子威名远播,三军信服,乃不二人选。\"秦琼率先进言,众人皆无异议。

\"着李沐即日率军平定百越!\"李世民拍案道。

此时李沐正觉诧异,忽闻自己竟被任命为元帅。既成事实,他当即赶往军营。因他推行的军械革新,唐军已配备精良武器,甚至装配了火炮。

尉迟敬德前来禀报:\"元帅,三军整装待发,只待将令。\"

李沐眸光一亮。终于要出征了!此战必将击溃敌阵,扬我军威!

\"传令进军。\"李沐沉声下令。

\"得令!\"尉迟敬德抱拳应命。

忽有哨骑飞驰而来:\"报!援军已至,三刻内可达!\"

尉迟敬德诧异:\"援军何时出发?\"

\"方至。\"哨骑答。

尉迟敬德立即遣副将上前喊话:\"前方唐军听令!元帅问尔等为何增兵?\"

闻听此言,前方唐军暂缓攻势。

他们不明缘由地发现援兵骤增,却不敢擅动,此刻众人皆受制于大唐军威。

一名士卒壮着胆子问:\"敢问贵军增援有何蹊跷?这些援兵莫非不是你们的人?\"

副将闻言冷笑:\"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