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何愁关中沃野不丰(1 / 2)

“听说长安有位姓阎的画师,名叫阎立本,技艺超群,名望极高!”

“不过此人出身世家,又在朝为官,地位不一般啊!”

“看来得备上厚礼,亲自登门拜访才行。”

打定主意后,顾元宝带着效果图、金银厚礼前往阎府。

来到一处豪华宅邸前,门房接过拜帖后立即入内通报。

蓄着山羊胡的中年文士阎立本听完禀报,面露不屑。

“区区商贾也敢登门?”

“不见!”

商人一向为世家贵族如阎立本所轻视。然而近日新唐商盟在关中的兴造之举,却令他不得不另眼相待。

\"且慢......\"

\"这些商人结盟筑路,颇得圣心。\"

\"不妨看看这拜帖所言何事。\"

阎立本展开拜帖,目光扫过字句时骤然凝滞。

\"李沐公子?\"

\"栩栩如生的图卷?\"

李沐之名他自然知晓。不同于那些顽固的世家,阎立本对朝廷与皇帝更为亲近,因此对这位年轻才俊不仅无恶感,反生几分钦佩。但即便欣赏,他亦不愿卷入世家与李沐的纷争。

可帖中提及的奇特画作,却勾起他浓厚兴致。绘画恰是其平生挚爱。

\"世上竟有如此画技?\"

\"来人,请顾先生入内。\"

顾元宝阔步而来,不待寒暄便直陈来意:

\"此乃李公子手绘之图,请阁下过目。\"

画卷展开的刹那,阎立本瞳孔猛然收缩。

\"这......\"

\"此等画法前所未见!\"

色彩之鲜活,比例之精准,俱是平生仅见。待惊叹稍平,他指着图中那座飞跨渭水的巨构问道:

\"图中虹桥可是仙境想象?当真美轮美奂。\"

顾元宝闻言,腰杆不觉挺直,眉宇间尽是傲然:

\"非也!此乃新唐商盟即将动工修建的实景。\"

\"不出数月,阎先生便可亲自踏足此桥,领略连通两岸的盛景!\"

阎立本听得此言,脸上写满震惊。

\"渭水宽逾一里,如何能架设这般长桥?\"

\"绝无可能!\"

《渭水奇观》

阎立本望着手中的图纸,心中仍觉不可思议。

世间竟真有方法能造出这般宏伟的桥梁?

顾元宝见状,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

\"阎先生心存疑虑,也是人之常情。\"

\"您尚未领略过钢筋混凝土的奥妙。\"

\"待大桥落成,阎先生亲临一观便知。\"

\"眼下还请您提笔,将李郎君这张蓝图多摹几份。\"

阎立本这次未再推辞。

这种新颖的画法本就令他心驰神往。

既有丰厚酬金,又能研习新技,何乐不为?

\"可。\"

\"图卷留下,我即刻动笔。\"

\"他日渭水桥成,倒要看看是否如画中这般气象!\"

......

此事自然传入李沐耳中。

当顾元宝捧着摹本复命时,李沐正在案前批阅文书。

\"李郎君,这是着人摹绘的桥梁图样。\"

\"若张贴于长安各隅,既可令百姓知晓工程,又能鼓舞匠人士气。\"

\"您看此法可行否?\"

李沐闻言抚掌。

\"妙策。\"

\"不知请了哪位丹青妙手?\"

展开画卷的刹那,李沐瞳孔微震。

只见摹本与原图分毫不差,只尺寸放大了数倍。

线条肌理,明暗转折,竟无一处瑕疵。

这般功力,绝非等闲画师可为!

\"大唐竟有如此人物?\"

\"未习西洋技法,却能极尽写实之妙?\"

李沐指尖轻叩案几,对这个神秘画师愈发好奇。

若能将此人招入麾下......

顾元宝连忙禀明原委:\"此乃将作监阎立本大人手笔......\"

\"阎立本?\"

三字入耳,李沐蓦然起身。

这名字似曾相识。

自入长安以来,他鲜少与朝臣往来。

能让他记住的名姓,必非池中之物。

\"阎立本......\"

李沐闭目凝思,忽然拍案:

\"可是画《凌烟阁功臣图》的那位?\"

------

《长桥惊鸿》

长安城墙外,渭水河畔。

数幅巨制图卷迎风悬展,引得行人纷纷驻足惊叹。

众人围观着那幅巨大的设计图,旁边的文字说明格外醒目。

围观的百姓们一见到图纸,顿时沸腾起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渭河大桥!\"

\"原来新唐商盟要建造的是这样的工程!\"

\"实在太壮观了!\"

\"简直如同天工开物!\"

这座大桥的宏伟蓝图让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