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外广阔的农田上,李世民望着眼前略显荒芜的土地,不禁感慨万千。
\"去岁初沐,朕就是在这片地里亲手挖出了红薯,测得了两万斤的亩产。\"
\"不想今年推广新式耕作法,又要从这里开始了。\"
李二的思绪很快被拉回现实。
礼部官员已将祭祀器具整齐摆放妥当。
备受期待的八牛犁也已准备就绪,静候启动。
长安城的民众纷纷前来围观。
众人保持距离,却能将排列整齐的健牛,以及牛身后拖拽的庞然大物看得分明。
\"耕犁!\"
\"确实是牛拉犁具!\"
\"但这犁具为何如此巨大?竟要数头牛合力牵引!\"
百姓们既惊讶又兴奋。
虽不明其构造,但直觉告诉他们这绝非寻常之物。
有人数着牛的数量:\"整整八头壮牛同时拉犁!\"
\"天啊!这到底是什么神奇农具?真叫人迫不及待想见识一番!\"
围观人群对这新式农具充满期待,都想一睹 亲自督造之物的风采。
春耕仪式准备妥当后,长孙无忌上前低声禀报:
\"陛下,万事俱备。\"
李世民微微颔首。
身着朝服的长孙无忌肃然宣告:
\"吉时已至,春耕大典,现在开始!\"
鼓乐齐鸣,浑厚的鼓点如春雷般响彻四野。
李世民亲 香祷告:
\"皇天后土在上,大唐天子世民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文武百官与百姓纷纷跪拜,同声祈祷。
\"愿苍天庇佑,赐我大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朴素而真挚的愿望,从天子到庶民皆同。
毕竟农耕靠天吃饭,收成好坏关系国计民生。
祭祀持续良久,直到香烛燃尽,祷告上达天听。
李世民起身时双目炯炯有神:
\"祭祀礼成,春耕开始!\"
\"传令!\"
\"启动八牛犁!\"
随着 令下,鞭响牛动,八牛犁徐徐前行。
起初略显滞涩,但很快便轻快起来。
黝黑的泥土如浪花般翻涌,场面蔚为壮观。
围观百姓顿时沸腾:
\"太快了!\"
\"八牛合力竟能如此迅捷!\"
\"转眼间就翻好半亩地!\"
\"实在精妙绝伦!\"
《八牛犁之威》
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叹,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他们并非没见过牛耕田,却从未见过如此恢弘的景象——八头壮牛齐头并进,身后数十道犁铧如利刃破浪,黝黑的泥土翻涌成行,顷刻间便犁尽大片农田。从高处俯瞰,恍若一支巨笔蘸墨,在苍黄大地上挥毫泼墨,气势磅礴。
李二与众臣攥紧拳头,喉结滚动。\"妙极!\"户部尚书嗓音发颤,\"若集结三百架八牛犁,不出旬日便能犁遍关中沃野!\"尽管早有测算,亲眼见证时仍令人心潮澎湃。那八道牛影已渐行渐远,身后却留下绵延不绝的沃土,效率之惊人堪比神迹。
百姓们早已沸腾。老农王五扔掉斗笠手舞足蹈:\"往后咱们再不用抡锄头了!\"衣衫褴褛的妇人抱着幼儿跪地高呼:\"陛下恩德天高地厚!\"消息似野火蔓延,商贩扔下扁担就往邻村跑——定要教七大姑八大姨知晓,这改天换地的八牛犁乃当朝圣上所赐!
《硬化之路》
新唐商盟的修造队正昼夜赶工。水泥初凝的路基上,老里正屈指叩击坚硬的路面,缺了门牙的嘴笑得合不拢:\"雨雪天再不会满脚泥喽!\"
扛着耙子的汉子连连点头。他想起去年粮车陷在泥泞里,全家老小拿门板垫路的狼狈。如今这灰白大道笔直如尺,倒映着四月暖阳,恍若通往天堂的阶梯。
众人对关中四处铺设的水泥路赞不绝口。
这无疑是对大唐有益、对百姓有利的好事!
百姓们对推动修路的李沐和新唐商盟充满感激,爱屋及乌,将其视为恩人。
老王头早已听闻此事,连连点头赞叹。
\"说到底,还是李郎君真心待我们百姓好啊!\"
\"他和新唐商盟分文不取,就修了这么好的路,这般恩德,真不知该如何报答!\"
\"咱们只能给李郎君立个长生碑,买东西都去新唐商盟的铺子,稍表心意。\"
李沐并未料到,修路之举竟让新唐商盟在百姓心中的声望大涨。
人们见到新唐商盟的店铺,脸上便浮现感激之情,更愿意光顾他们的生意。
而那些出资修路的商人们也因此获益,双方互利共赢。
几个老农沿着水泥路走进田地,一边闲聊着。
老王头挥起锄头,开始翻土。
\"修路什么都好,就是人手用得太多!\"
\"我儿子去修路了,家里田地都快忙不过来了!\"
\"也不知这路啥时候能修完……\"
话虽如此,他眼里仍藏着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