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修路给的工钱丰厚,这阵子挣的几乎抵得上一年的收成。
可不管做工多赚钱,老农们仍舍不得丢下自己的命根子——田地。
他只能咬牙拖着年迈的身躯,继续埋头耕作。
放眼望去,关中年迈农夫独自耕种的景象比比皆是。
老王头毕竟上了年纪,力气不如年轻人。
再这样下去,春耕必定受影响,粮食收成怕是也要减少。
思想守旧的他忍不住抱怨起来。
\"唉!眼睁睁看着地种不完,心里难受啊!\"
\"年轻人全跑出去做工,也不知是好是坏……\"
正嘀咕着,远处忽然有人高声呼喊: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陛下和百官带着新式犁铧,亲自帮咱们耕地来了!\"
\"就在长安城外,大伙快去看啊!\"
这洪亮的声音传遍田野,农夫们纷纷露出惊喜之色。
\"陛……陛下?\"
\"啥样的神犁,竟让陛下亲自下地?\"
\"走走走!一起去瞧瞧!\"
老王头一把丢下锄头,又惊又喜地说道。
许多人和他一样,纷纷闻风而动,涌向城外。
等他们赶到时,广阔的农田已被围得水泄不通。
老王头使劲往人堆里钻,却看不清具体情况。
这时,一声严厉的呵斥传来——
\"让开让开!\"
“留神!八牛犁过来了!”
“碰着可要伤筋动骨咧!”
看热闹的乡邻们慌忙后退,让出条道来。
老王头却摸着花白胡子,眯缝着眼睛嘀咕:
“八牛犁?”
“就是县太爷说的那宝贝犁头?”
“我老汉种地六十载,倒要瞧瞧有什么稀罕!”
他心想再厉害也不过比人拉犁快些,能有什么大能耐。
待人群散开,老王的眼珠子突然瞪得溜圆。
只见八头膘肥体壮的黄牛,拖着个明晃晃的大铁犁,走得虎虎生风。那犁铧吃进土里,黑油油的泥浪哗啦啦翻卷,像船头破开水波似的。
更稀奇的是,田野上排着十几架同样的铁犁,齐头并进。远远望去,整片田地就像被巨梳梳过的头发,翻起连绵不断的泥浪。
老王头的旱烟袋啪嗒掉在地上。
“亲娘哎!这、这是犁地还是变戏法?”
“八头牛拉着铁疙瘩,走得比毛驴还快!”
“怕是一日能犁完半个县!”
老农颤抖着扑到新翻的田垄边,抓起把泥土量了量,突然扯着嗓子喊:
“三尺!整整三尺深呐!”
往常壮汉抡锄头,不过入土一尺。就算使唤犍牛拉犁,顶多犁透尺半。可这铁家伙,竟能轻轻松松犁下半人深的沟!
烂草根、虫卵全埋进了地底,下边的肥土反倒翻了上来。松软的土层既保墒又透气,庄稼准能长得赛高粱。
老王头拍着大腿直蹦跶:
“美得很!美得很!”
“今年粮囤非得撑破不可!”
老汉仿佛看见金黄的谷子堆成山,自己翘着腿躺在粮堆上打呼噜——这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儿,眼下竟要成真咧!
四里八乡的农户都撵着犁队跑,欢呼声震得树上的麻雀扑棱棱乱飞:
“神仙犁!真是神仙赐的宝贝犁!”
“听说这是皇上从京城带来的?”
\"圣上在何处?\"
\"我......\"
---
李二心中恼怒,魏征怎敢如此忤逆?
莫非是平日谏言太过,让他误以为朕软弱可欺?
今日若说不出个道理,定要贬他去种地!
魏征瞧见天子冷峻的神色,却毫不退让,昂首直视。
\"陛下,臣反对机械化耕种,绝非无的放矢!\"
\"八牛犁尚可,但若继续推广下去,关中土地岂非只需寥寥数人便能耕种?\"
李二微微颔首,这正是他与李沐之谋。
\"不错!\"
\"朕要的,正是让百姓不再困于田地!\"
魏征闻言神色骤变,眼中浮现惊恐。
\"祸事矣!大祸将至!\"
他深知八牛犁之效——一架可抵千百农夫。若再有播种、收割之器,农人将无用武之地。
\"陛下三思!\"
\"百姓若不事耕种,何以谋生?\"
\"此前新唐纺织厂已令妇人失其生计,若再夺农人之业,天下黎庶何以存身?\"
在他眼中,无业即无价值,无价值者何以立世?
李二却悠然一笑。
\"魏卿多虑了。\"
\"此事,李卿早有对策。\"
见他改称\"魏卿\",便知怒意已消。
\"计将安出?\"魏征急问。
李二负手而立,遥指远去的八牛犁。
\"此物从何而来?\"
\"岂非工匠伐木铸铁所制?\"
\"机械虽夺其旧业,却能创其新生。天下之大,终有立身之所!\"
---
李二将李沐之言悉数道来——世道愈进,百业愈兴。
因此,李沐压根不忧虑大唐子民的生计问题。
更何况,若大唐境内无事可做,大可以向外探索未知的疆域,继续开疆拓土!
当然,这个念头对如今的大唐还太遥远,李沐并未向李二详细提及。
但李二自己,也隐约有所察觉。
他未理会魏征的沉思,昂首望向天际。
“魏爱卿,即便大唐百姓都不必再务农,你说,他们可否操练一番,加入我大唐军队,随朕远征 ,横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