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短篇鬼语集 > 第877章 如影随形

第877章 如影随形(1 / 2)

我们村叫槐树屯,藏在连绵的群山褶皱里,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坳间。

村口有棵千年老槐树,树干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枝叶遮天蔽日。夏天,村里人都爱聚在树下乘凉,听老人讲古。

我叫山子,十六岁那年暑假,我从县城中学回到槐树屯。那时村里还没通公路,只有一条蜿蜒的土路连接着外面的世界。

每天傍晚,我喜欢爬上村后的山梁,看炊烟袅袅升起,听犬吠鸡鸣,看夕阳把田野染成金红色。那是我记忆中最美的乡村图景——土坯墙、茅草顶、石砌的院坝,还有那层层叠叠的梯田,一切都那么宁静祥和。

七月初,村里开始忙起来。稻田需要除草,玉米也该施肥了。我也跟着爹娘下地干活。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知了在树上拼命嘶叫,仿佛也在抱怨这难熬的酷暑。

那天下午,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乌云从山后滚滚而来,伴随着隆隆雷声。

“要下暴雨了,今天早点收工吧。”爹抬头看了看天,抹了把汗。

我们收拾农具往家赶。刚进院子,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顷刻间连成雨幕。山里的雨来得急,下得猛,不一会儿,院子里就积起了水洼。

晚饭后,雨势稍小,但还没停。村长浑身湿透地闯进我家,脸色苍白。

“山子他爹,出事了!后山滑坡,把王老五家的房子埋了一半!”

爹猛地站起来:“人呢?王老五一家没事吧?”

“王老五和他媳妇挖出来了,只是轻伤。可是...可是他们家小妮不见了!”村长喘着粗气,“傍晚时候泥石流冲下来,孩子可能被冲走了!村里壮劳力都去搜救了,你们快来吧!”

我心头一紧。小妮才六岁,扎两个羊角辫,见人就笑,是村里的开心果。

爹立刻穿上蓑衣,拿起手电筒和铁锹。我也跟着准备。

“山子,你在家待着。”爹拦住我。

“让我去吧,多一个人多一份力。”我坚持道。爹看了看我,终于点头。

后山脚下已经聚集了二十多个村民,人人手持手电或火把。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夜里的山村本该是蛙声一片,此刻却只有雨声和人们焦急的呼喊。

“小妮!小妮!”呼喊声在山谷间回荡,却没有回应。

我们分成几组,沿着泥石流的痕迹搜寻。我和李大叔、张二哥一组,往山谷深处找。手电光在雨夜里显得微弱,只能照亮眼前一小片地方。泥浆没到小腿,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看那里!”张二哥突然指向一堆乱石和断枝。

我们走近,发现是一只小孩的布鞋,红色的,绣着小花。是小妮的鞋。

李大叔蹲下仔细查看:“鞋子里没有泥,应该是刚掉不久的。小妮应该就在附近。”

我们继续往前找,来到了一片老坟地。槐树屯的祖坟都在这里,有些坟已经上百年了。暴雨冲垮了部分坟包,露出几口腐朽的棺材。在坟地边缘,我们发现了一道小小的脚印,指向坟地深处。

“小妮会往那里去吗?”张二哥疑惑道,“孩子一般不敢晚上来坟地啊。”

“可能被吓坏了,乱跑。”李大叔说,“进去找找。”

坟地里阴森森的。老坟头的墓碑东倒西歪,有些已经断裂。不知名的夜鸟偶尔啼叫,让人脊背发凉。我紧紧跟着两位大人,手电光扫过一个个坟包。

突然,我瞥见一个白影在远处一闪。

“那边!”我喊道,向前跑去。

“山子,小心脚下!”李大叔在后面喊。

我追到坟地中央,那里是村里最古老的坟区,墓碑上的字都模糊不清了。白影消失了,但我在一座大坟前停了下来。这座坟很特别,墓碑上没有任何名字,只有一些看不懂的符号。坟前有一尊石兽,像狗又像狮子,已经风化得看不清原貌。

最让我注意的是,坟包侧面有一个洞,不大,但刚好能容一个孩子通过。洞口有新鲜的手印和抓痕。

“李大叔,张二哥!来这里!”我喊道。

他们赶过来,手电光集中照向坟洞。洞里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

“小妮!小妮你在里面吗?”李大叔朝洞里喊。

没有回应,但隐约有窸窸窣窣的声音传出。

“我进去看看。”我说。我身材瘦小,最容易进去。

爹犹豫了一下,但想到小妮可能在里面,点了点头:“小心点,有事就喊。”

我趴下身子,慢慢爬进坟洞。里面比想象中要大,竟然能容我蹲起身。手电光在黑暗中划出一道微弱的光柱。这是一个小小的墓室,除了一口腐朽的棺材,什么都没有。

不,地上有东西。

我凑近一看,是小妮的发卡。旁边还有一个更奇怪的东西——一个旧得发黄的布娃娃,手工粗糙,像是几十年前的东西。娃娃身上没有泥土,像是刚被人放在这里的。

我拿起娃娃,突然感到一阵头晕,墓室似乎旋转起来。等我定下神,发现墓室角落里有一双眼睛正盯着我。

“小妮!”我惊呼,手电光对准那个角落。

果然,小妮蜷缩在那里,浑身泥泞,瑟瑟发抖,但看起来没有受伤。

“山子哥...”她微弱地叫了一声。

“没事了,哥带你出去。”我抱起小妮,她紧紧搂住我的脖子。

爬出坟洞时,大家都围了上来。小妮的父母抱着她痛哭失声,连连向我们道谢。

“怎么找到的?”爹问我。

我正要说坟洞里的情况,却突然感到口袋里沉甸甸的。伸手一摸,是那个旧布娃娃。不知为何,我没有说具体情况,只是含糊地说偶然发现的。

回到家,已是后半夜。我累得倒头就睡,忘了口袋里的娃娃。

第二天清晨,阳光明媚,仿佛昨晚的暴雨和惊险只是一场梦。我起床穿衣时,那个旧布娃娃从口袋里掉出来。我捡起来仔细端详。娃娃是用粗布做的,填充物似乎是稻草,五官用墨水简单画出,已经模糊不清。穿着的小花衣也褪色严重。

娘叫我吃早饭,我顺手把娃娃塞回口袋,准备饭后找个机会扔掉。

早饭时,村里人都在谈论昨晚的事。王老五夫妇带着小妮来道谢。

“多亏了山子,要不小妮就危险了。”王老五感激地说。

我笑笑:“是小妮自己聪明,找到了躲雨的地方。”

“小妮,你怎么跑到坟地里去的?”爹问道。

小妮怯生生地说:“有个白衣服的阿姨带我去的,说那里可以避雨。”

大家只当是孩子受惊后的胡话,没放在心上。

饭后,我去后山捡柴。路过昨天的老坟地时,我掏出那个布娃娃,准备扔掉。但我一阵晕眩,鬼使神差地,我又把它放回了口袋。

从那天起,我开始感觉到一些异样。

起初是若有若无的影子。每当我独处时,眼角的余光总能瞥见一个模糊的白影,但一转头就消失。夜里睡觉时,偶尔会感觉有人在房间里,但睁眼只见月光透过窗棂,空无一人。

我以为是自己学习太累,产生了幻觉。直到那个闷热的下午。

我在自家玉米地里除草,太阳火辣辣地烤着。休息时,我坐在田埂上喝水,无意中一抬头,看见对面山坡上站着一个白衣女人。

距离太远,看不清面容,但能看出她穿着旧式的衣服,像是老一辈人穿的那种斜襟衫。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面朝我的方向。我感到奇怪,这大热天的,谁会在太阳底下暴晒?我站起身,挥手喊道:“喂……”

没有回应。我揉了揉眼睛,再看去时,人影已经不见了。

晚上回家,我问娘咱村有没有人穿斜襟白衣。娘奇怪地看着我:“那都是我们奶奶辈的打扮了,现在谁还穿那个?你怎么问这个?”

我含糊应付过去,但心里越发不安。

又过了几天,我去村头小卖部买东西,回来时已是黄昏。夕阳把田野染成橘红色,我的影子在身后拉得老长。走着走着,我无意中低头,顿时僵住了。

地上有两个影子。

一个是我自己的,另一个稍矮一些,紧贴在我的影子旁边,就像是有人并肩跟我走在一起。

我猛地回头——身后空无一人。道路笔直,两旁是刚收割的稻田,根本没有藏身之处。

我加快脚步,心跳如鼓。低头看时,那第二个影子依然紧跟着我的影子。我跑起来,它也紧随不舍。

快到村口时,我撞见了村里的赵半仙。赵半仙本名赵老栓,平时爱研究些玄乎事儿,大家半开玩笑地叫他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