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借阴路(1 / 2)

周必文是村里有名的老实人,四十出头,黝黑的脸上刻着岁月与劳作的痕迹。他住在山脚下的周家村,村子被连绵的群山环抱,只有一条蜿蜒的土路通向外界。村里老人常说,山里有不少老路,但不是给人走的。

这天黄昏,周必文从邻村帮工回来比平时晚了些。太阳已经西沉,天边只剩下一抹暗红色的余晖。他本想沿着大路回家,但想起家中生病的老母亲还需要照料,心里着急,便决定抄近道——穿过老林子的那条荒废已久的小径。

这条小路已经多年没人走了,两旁杂草丛生,几乎要将路径完全掩盖。村里的老人曾经告诫过晚辈,这片老林子邪门得很,尤其是天黑后,绝对不能进去。但周必文想着母亲的汤药还没煎,便硬着头皮钻了进去。

林子里比外面暗得多,参天大树将最后一点天光也遮挡住了。周必文打开手电筒,光束在密林中显得微弱而无力。他加快脚步,耳边只有自己踩在枯枝落叶上的沙沙声和偶尔传来的不知名鸟类的啼叫。

走着走着,周必文感觉有些不对劲。这条路他年轻时也曾走过几次,按理说不用半个时辰就能穿出去,但现在他已经走了好久,却依然还在林子里打转。更奇怪的是,周围的树木似乎变得越来越陌生,有些树的形态十分奇特,枝杈扭曲得像是在痛苦中挣扎的人形。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手电筒的光开始闪烁,显然是电量不足了。周必文心里发慌,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口干得似乎要冒火了。就在这时,他看见前方隐约有光亮,像是有人家居住。

“奇怪,这老林子里什么时候有人家了?”周必文自言自语道,但求生的本能让他朝着光亮处走去。

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一座破旧的老宅,门楣上挂着一盏昏黄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宅子看上去有些年头了,木门斑驳,墙皮剥落,但奇怪的是,门前的小路却异常干净,寸草不生,与周围荒芜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周必文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敲了敲门。等了半晌,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一个面色苍白的老妇人探出头来。她眼睛深陷,脸上皱纹纵横,看上去七八十岁的模样。

“大娘,我迷路了,能讨碗水喝吗?”周必文恭敬地问道。

老妇人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缓缓点头,将门打开。周必文跟着她走进宅子,发现里面比外面看起来要大得多,布局却十分古怪——所有的门窗都开得很低,成年人需要弯腰才能通过;家具摆设也都是陈旧的老样式,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但却没有蛛网虫蛀的痕迹。

老妇人端来一碗清水,周必文接过一饮而尽。水很凉,喝下去后整个人都精神一振。

“多谢大娘,”周必文将碗递回去,“请问这是哪里?我怎么才能回周家村?”

老妇人沉默片刻,声音沙哑地说:“这里是阴路交界处。你要回去,得借阴路。”

周必文心里一惊。他小时候听祖父讲过“借阴路”的传说——据说有些地方阴阳交界,活人若是误入,必须借道阴路才能返回阳间,但途中绝不能回头,也不能答应任何呼唤他名字的声音。

老妇人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继续说道:“往西走百步,见白杨树转弯,再直行,不可回头,不可应声。切记切记。”

周必文背脊发凉,连忙道谢后匆匆离开老宅。按照老妇人指示的方向,他果然很快看到了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这在以松柏为主的老林子里显得格外突兀。

转过白杨树后,周必文发现眼前的景象完全变了。原本茂密的林木变得稀疏,地面上弥漫着一层薄雾,空气中有一股难以形容的陈腐气味。最让他不安的是,四周寂静得可怕,连虫鸣风声都消失了,只有自己的心跳声在耳边咚咚作响。

他牢记老妇人的告诫,埋头向前走,不敢四处张望。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周必文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叫他的名字:“必文,必文呐......”

声音极其耳熟,像是他已故多年的父亲。周必文浑身一颤,差点就要回头应答,但立刻想起警告,硬生生忍住,继续往前走。

那呼唤声持续不断,时而温柔,时而急切,时而带着哭腔,仿佛不把他叫回头绝不罢休。周必文捂住耳朵,加快脚步,额头上渗出冷汗。

忽然,呼唤声停止了。周必文刚松一口气,却感觉到有一只冰冷的手搭上了他的肩膀。他全身僵硬,不敢转身,也不敢回头看。

“必文,为什么不看看爹?”那声音现在直接在他耳边响起,冰冷的气息吹在他的颈窝上。

周必文闭紧眼睛,嘴里喃喃念叨:“假的,都是假的......”同时拼命向前迈步。

那只手突然消失了,周围的温度似乎也回升了一些。周必文稍稍睁开眼,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亮光,像是出口的样子。他心中大喜,几乎要跑起来。

就在离亮光只有几步之遥时,周必文脚下一绊,整个人向前扑倒。他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是什么绊倒了他——那似乎是一截从地底伸出的苍白手臂,正缓缓缩回土中。

就是这一眼,周必文感到周围气氛骤变。原本即将到达的出口忽然远去,周围的雾气变得浓重,几乎看不清一臂之外的事物。更可怕的是,他感觉到有无数双眼睛在雾中注视着他。

周必文连滚带爬地向前冲,终于突破了迷雾,跌倒在一条熟悉的土路上。他回头望去,只见老林子边缘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隐约可见几个模糊的人形轮廓在雾中徘徊,但很快便消散不见了。

周必文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气,发现自己浑身已被冷汗湿透。他辨认出这里离周家村只有不到一里的距离,连忙起身向村子跑去。

回到家中,周必文发现母亲正焦急地等待。见他回来,母亲又喜又气:“这么晚才回来,吓死我了!刚才村里王老五说看见你往老林子那边去了,那不是找死吗!”

周必文没有详细解释,只是推说迷路了。那晚之后,他生了一场大病,高烧不退,胡话连篇,村里郎中来看了几次也不见好转。

周必文的母亲心急如焚,请来了村里懂些玄术的李老太。李老太一看周必文的情况,立刻皱起眉头:“这孩子是撞邪了,阴气入体。”

她详细询问了周必文那晚的经历,听后脸色大变:“哎呀!那是阴婆子!她指给你的根本不是回阳间的路,是引你进阴间啊!你能回来真是祖宗保佑!”

李老太让周家人准备了几样东西:一把杀过年的老刀、一包盐、三斤糯米和一只大公鸡。当晚,她在周必文床前摆下阵法,将糯米撒在门窗位置,把盐绕床洒了一圈,然后抱着公鸡在周必文头上转了七圈,口中念念有词。

说也奇怪,法事做完后,周必文的高烧就退了,第二天便能下床走动。但他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经常望着窗外发呆,尤其是黄昏时分,总是坐立不安。

一周后的傍晚,周必文正在院子里劈柴,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钟声。这钟声很奇特,不像是村里教堂的钟,倒像是那种老式的铜钟,声音沉闷而悠长。